《题山寺扉》

时间: 2025-01-11 14:29:25

口衔天宪手持钧,已是龙墀第一人。

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山寺扉
王安石

口衔天宪手持钧,
已是龙墀第一人。
回首三千大千界,
此身犹是一微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王安石的自我反思与哲理思考。他以“口衔天宪,手持钧”形容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意在强调在权力与责任的重压下,自己已然是“龙墀第一人”。然而,面对浩渺的宇宙与无尽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最终表现出一种谦卑的态度。

注释:

  • 口衔:嘴里含着,指代一个重要的使命或责任。
  • 天宪:指天子的旨意或天命。
  • 手持钧:双手持有权柄或权威的象征,钧通常指一个重量单位,这里用作权力的象征。
  • 龙墀:古代帝王的宝座或宫殿,象征至高的地位。
  • 三千大千界:佛教术语,指无数的世界,表示宇宙的广大。
  • 微尘:微小的尘埃,比喻人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

典故解析:

  • 三千大千界:出自《大乘起信论》,指极其广阔的宇宙,说明诗人对人类存在的渺小感。
  • 龙墀: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常用于形容权势与尊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倡导新法,致力于改革,强调实用和现实主义,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题山寺扉》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与思想上的重大转折期,面对权力与个人存在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与对自我的谦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权力与存在的思考。首句“口衔天宪手持钧”开篇即直入主题,展示了诗人作为权力的代表所承载的责任与使命,给人以震撼。随后的“已是龙墀第一人”,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地位与成就,似乎在宣告他在权力阶层中的尊贵。

但在接下来的“回首三千大千界”中,诗人通过回望浩瀚的宇宙,提醒自己在广袤的时空面前,个人的存在是多么微不足道,正是这种对比,突显了人类生命的渺小与短暂。最后一句“此身犹是一微尘”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充满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感悟。

王安石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内心挣扎,也传达出一种对世俗功名的淡泊,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口衔天宪手持钧:表明自己被赋予了重要使命,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2. 已是龙墀第一人:强调自己在权力地位上的成就,体现出一种自豪感。
  3. 回首三千大千界:转向宇宙,反思自身的位置,意识到自我渺小。
  4. 此身犹是一微尘:最终认识到,无论权力多大,个人在宇宙中的存在依然微不足道。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口衔”和“手持”,形成对称平衡的效果。
  • 比喻:将个人与“微尘”对比,强调存在的渺小。
  • 反衬:权力的巨大与宇宙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权力、责任与生命的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渺小的深刻感悟,展示了在权力面前的谦卑与对生命本质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天宪:象征权力与天命,体现了责任重大。
  • 龙墀:代表最高权威与地位。
  • 三千大千界:象征宇宙的浩瀚,反映出人类的渺小。
  • 微尘: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体现了对自我的谦卑认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对权力的反思? A. 口衔天宪手持钧
    B. 此身犹是一微尘
    C. 已是龙墀第一人
    D. 回首三千大千界

  2. “三千大千界”中“千”是指什么? A. 数量
    B. 地方
    C. 形状
    D. 时间

  3. 诗中“微尘”象征的是什么? A. 权力
    B. 生命的渺小
    C. 大自然
    D. 时间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题山寺扉》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权力与责任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追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