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

时间: 2025-01-11 13:59:44

文成五利老纷纷,方丈蓬莱但可闻。

万里出师求宝马,飘然空有意凌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成五利老纷纷,
方丈蓬莱但可闻。
万里出师求宝马,
飘然空有意凌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的壮志和理想。五利即五种利器,虽然已经年老,但仍旧纷纷扰扰;方丈和蓬莱是传说中的神仙之地,只有声音能够传达;出发万里去寻找宝马,心中却空有凌云之志。

注释

  • 文成:这里可能指代文人或士人,寓意文人追求的理想与成就。
  • 五利:古代兵器或工具,象征各种利器,可能引申为文人所需的各种才华。
  • 方丈、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与追求。
  • 宝马:古代名马,象征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 飘然:轻松自在,与理想的追求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推行新法,致力于改革政治与经济。他的诗歌多涉及社会、人生和理想,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政治斗争和个人理想的碰撞后,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文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高远志向与现实的无奈。开头的“文成五利老纷纷”即指出文人虽然年老,却仍然希望能有所成就,然而现实却是纷扰不休。接着提到的“方丈蓬莱”,则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生活。最后两句“万里出师求宝马,飘然空有意凌云”,则展示了诗人在追逐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奈。尽管他志向远大,想要寻找心中向往的“宝马”,但最终只能感慨“飘然”而无着落,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整首诗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文人的悲壮与无奈,既有对理想的热切追求,也有对现实无情的叹息。诗中虽有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理想不屈不挠的追求,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深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成五利老纷纷:文人追求的多种才能(五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感到困扰与烦恼。
  2. 方丈蓬莱但可闻:理想的地方如方丈和蓬莱,虽然向往,却无法真正达到。
  3. 万里出师求宝马:诗人愿意远行,去追求心中理想的“宝马”。
  4. 飘然空有意凌云:尽管心中有着高远的志向,但实际却是空无一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成”与“老纷纷”,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方丈和蓬莱作为理想的象征,宝马则是追求的目标。
  • 隐喻:用“万里出师”隐喻追求理想的艰辛与漫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文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壮,同时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成:象征文人的理想与成就。
  • 五利:象征多种才华,强调文人的多面性。
  • 方丈、蓬莱:象征理想和超脱的生活。
  • 宝马:象征追求的目标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成五利老纷纷”指的是: A. 年老的文人们在追求理想
    B. 年轻文人在追求名利
    C. 士人对现实的不满
    D. 文人对历史的回忆

  2. 方丈与蓬莱在诗中象征: A. 现实生活的烦恼
    B. 理想的境界与追求
    C. 文人的孤独
    D. 政治的纷争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在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王安石更偏重于理性的思考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常常通过豪放的个性表达出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的差异,王安石的诗歌更显沉重,李白则更具奔放自由的气质。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