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寒食》

时间: 2025-01-22 05:19:27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壬辰寒食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白话文翻译

客人的思乡之情如同杨柳,随春风飘荡,千丝万缕。更因为寒食节的到来,泪水更是倾洒,仿佛要冲涨冶城的潮水。头巾和白发争先露出,镜中的容颜早已失去红润。未知官场的乐趣,只想安闲地做一位渔夫和樵夫。

注释

字词注释:

  • 壬辰寒食:壬辰年指的是特定年份,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前的日子。
  • 客思:思乡之情。
  • 杨柳:象征柔情和思念。
  • 冶城:指古代的城市,可能是作者的家乡。
  • 巾发雪:指的是白头发。
  • 轩冕:指的是高官显贵的生活。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因其忠诚而被称颂。节日以寒食为主,强调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正是诗中思乡情怀的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致力于改革,因而面对许多政治斗争。其诗词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个人感情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壬辰寒食》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时他已身处政治风波之中,感受到了深切的离愁别绪。寒食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然激起了他对故乡和已逝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壬辰寒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乡之情,展现了寒食节的氛围。首句“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以柳树的柔韧性比喻思乡的情感,展现了春风的温暖与思念的绵长。接下来的“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则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环境相结合,泪水仿佛要与海潮共涨,呈现出一种无奈而深沉的情感。

诗中“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通过描写容颜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无情,白发的出现与美丽的早逝,使人对生命感到惋惜。而最后一句“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则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向往的是平淡的渔樵生活,反映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为真挚,反映了王安石内心的复杂情绪:对故乡的思念,对逝去青春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思似杨柳:比喻思乡之情如同春天的杨柳,轻柔而多情。
  2. 春风千万条:春风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无尽的思念。
  3. 更倾寒食泪:寒食节的到来更是促使泪水流淌。
  4. 欲涨冶城潮:泪水仿佛要与冶城的潮水一同涌动,表现出思念的强烈。
  5. 巾发雪争出:白发显露,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6. 镜颜朱早凋:镜中的红颜早已凋谢,感叹青春的逝去。
  7. 未知轩冕乐:不知高官显贵的快乐。
  8. 但欲老渔樵:只想安静地做一位渔夫或樵夫,渴望简单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乡之情比作杨柳。
  • 对仗:如“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出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情和思念,春天的象征。
  • 泪水:情感的外化,思乡的表现。
  • 白发:时间流逝的标志,人生的无奈。
  • 渔樵:象征简单、自然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官场生活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战争的思考

  2. “客思似杨柳”中的“杨柳”象征什么? A. 坚强
    B. 思念
    C. 财富

  3.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介之推
    B. 李白
    C. 杜甫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壬辰寒食》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个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对家庭的关怀与忧虑。两者在情感深度和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