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追和冯延已)》

时间: 2025-02-04 14:12:03

春睡起。

金鸭暖消沈水。

笑比梅花鸾鉴里。

嗅香还嚼蕊。

琼户倚来重倚。

又见夕阳西坠。

门外马嘶郎且至。

失惊心暗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追和冯延已)
作者:王之道

春睡起。金鸭暖消沈水。
笑比梅花鸾鉴里。嗅香还嚼蕊。
琼户倚来重倚。又见夕阳西坠。
门外马嘶郎且至。失惊心暗喜。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午睡醒来,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水面上。
我笑着,心中觉得自己比梅花还美,像是映在镜子里的鸾鸟。
嗅着花香,细细品味花蕊的滋味。
倚靠在华丽的门窗上,又看到夕阳西下。
门外马嘶声渐近,心中失去惊慌,暗暗欢喜。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睡起:春天的午后,刚刚醒来。
  • 金鸭:比喻阳光,金色的光辉洒在水面上。
  • 梅花鸾鉴:梅花的美丽与鸾鸟的形象,暗示美好的容颜。
  • 琼户:华丽的窗户,常用来形容富贵之家的门窗。
  • 夕阳西坠:指傍晚的美丽景象,夕阳下落。

典故解析: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在诗中引申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象征高贵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精致的诗句著称。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春日,作者在温暖的午后,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美好的景色,借此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谒金门》通过清新的春日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欢愉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提到“春睡起”,营造出一种慵懒而又舒适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接下来“金鸭暖消沈水”,通过金色阳光照耀水面,反映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诗中“笑比梅花鸾鉴里”,不仅表达了自信和对美的追求,也暗含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琼户倚来重倚”,诗人透过窗户欣赏外面的美丽景色,心情愈加愉悦。而“夕阳西坠”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不已。最后几句描绘了马嘶声渐近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期待与欢喜,带有一种轻松自在的情感。

整首诗用词清丽,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宋代文人生活的闲适与雅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睡起:描绘春日的慵懒,唤起人们对春天的美好印象。
  2. 金鸭暖消沈水:阳光洒在水面,温暖而明亮,象征春天的到来。
  3. 笑比梅花鸾鉴里:自喻高雅之美,表明诗人对自身及自然的欣赏。
  4. 嗅香还嚼蕊:用感官细腻描写花香,表现春日的生机。
  5. 琼户倚来重倚:倚靠在华丽的窗户前,象征愉悦的心境。
  6. 又见夕阳西坠:夕阳下落,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7. 门外马嘶郎且至:描绘即将到来的意外,增加生活的情趣。
  8. 失惊心暗喜:从惊慌到喜悦,体现了内心的变化与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鸭”比喻阳光,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琼户倚来重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景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内心的欢愉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新的开始与生机。
  • 金鸭:比喻阳光,传达温暖与光明。
  • 梅花:象征高洁与优雅。
  • 夕阳: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阳光
    • C. 水面
  2. “琼户倚来重倚”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欢愉
    • C. 惆怅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感慨
    • B. 对生活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李白的作品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之道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放的个性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之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