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即事》
时间: 2025-01-27 03:4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径桃溪碧草芳,故园遥寄水云乡。
老来转使宦情薄,春思颇增诗兴长。
教子文书容自勉,逢人尊酒为谁忙。
海棠却似怜衰朽,依倚东风试晚妆。
白话文翻译:
在青翠的柳树小径和桃花溪边,碧绿的草上散发着芳香,故乡的情思在水云之间遥寄。年纪渐长,让我对官场的情感变得淡薄,春天的思绪却愈发增多,写诗的兴致也随之增长。教导孩子们学习文书,勉励自己;而在与人交往时,举杯敬酒又为谁而忙?海棠花儿像是怜惜自己衰败的容颜,依靠着东风试图打扮晚妆。
注释:
逐句解释:
- 柳径桃溪:柳树的小路和桃花溪流,描绘出春日的美丽景色。
- 故园遥寄: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水云之间,指代遥远的思乡之情。
- 老来转使宦情薄:年纪渐长,使我对官场的情感变得淡薄。
- 春思颇增诗兴长:春天的思绪增多,诗兴也随之高涨。
- 教子文书容自勉:教导孩子们学习文书,激励自己。
- 逢人尊酒为谁忙:与人交往时,举杯敬酒又为谁而忙呢?
- 海棠却似怜衰朽:海棠花儿似乎怜惜自己逐渐衰败的容颜。
- 依倚东风试晚妆:依靠着东风,试图打扮成美丽的晚妆。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柳径桃溪”常常用来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代表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教子文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教育的重视,传达了诗人对后代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雅致,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人情感,表现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天,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尤其是随着年岁增长,对官场的淡薄与对家庭和教育的重视。
诗歌鉴赏:
《清明即事》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首联“柳径桃溪碧草芳”用色彩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着,诗人通过“故园遥寄水云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第三联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随着年纪的增长,官场的情感渐渐淡薄,这反映了诗人对物欲的超脱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春思颇增诗兴长”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写作的热情与执着。
最后一联以海棠花作为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怜惜,尽管衰败,但依然希望展现出美丽的姿态。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使整首诗在清明的节气中显得更加深刻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径桃溪碧草芳:描绘春日的美丽场景,柳树和桃花的交融,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故园遥寄水云乡: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水与云隐喻着对故土的遥远记忆。
- 老来转使宦情薄:岁月的流逝让诗人对权利的追求变得淡薄。
- 春思颇增诗兴长:春天的到来让诗人的思绪飞扬,写诗的热情愈发高涨。
- 教子文书容自勉:教育后代,激励自己,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感。
- 逢人尊酒为谁忙:举杯敬酒,反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
- 海棠却似怜衰朽:海棠花的生机与衰老相互对比,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依倚东风试晚妆:借东风之力,依然希望打扮得美丽,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柳径桃溪”与“故园遥寄”,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海棠花衰败的描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拟人:海棠花似乎在怜惜自己的容颜,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在物质淡薄的官场中,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桃:代表爱情与美好。
- 海棠:象征着美丽但又脆弱的生命。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了温暖与生机。
这些意象融合在一起,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径桃溪”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秋天的景色
- B. 春天的美丽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炎热
-
“老来转使宦情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官场的热爱
- B. 对权力的渴望
- C. 对官场的淡薄
- D. 对财富的追求
-
海棠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 A. 财富
- B. 生命的衰败与美好
- C. 爱情
- D. 友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清明即事》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之道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教育责任,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通过这种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之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