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秋景》
时间: 2025-01-10 22:30: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岁引·秋景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别馆里,敲击着寒砧,孤零零的城池传来画角的声音,一片秋声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
归来的燕子从海上飞回,南来的大雁则在沙滩上降落。
楚台的风,庾楼的月,仿佛就像昨天一样。
无奈被名利所束缚,无奈被情感所困扰!
可惜那风流的心情总是显得闲暇而无所事事!
当初我曾在华表下留下了轻松的话语,而如今却误了我在秦楼的约定。
在梦的边缘,酒醒之后,思绪纷纷浮现。
注释:
- 寒砧: 寒冷的砧板,象征寂寞与孤独。
- 孤城: 孤独的城市,象征离别与孤寂。
- 画角: 一种乐器,发出悠扬的音调,传递秋意。
- 楚台、庾楼: 古代著名的楼台,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华表: 古代的石柱,常用来指代历史的约定或美好的回忆。
- 秦楼: 指代唐代的酒楼,象征青春的约定和爱情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进行政治改革,提倡实用主义,倡导新法,影响深远。其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千秋岁引·秋景》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峰与个人情感的纠葛。诗中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名利与爱情的思考,深刻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千秋岁引·秋景》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其引发的感慨。开头用“别馆寒砧,孤城画角”描绘出一幅冷清的画面,既是对孤独的体现,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秋声渐起,燕子与大雁的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诗中反复提到的“无奈”,展示了诗人对名利与情感的无助与思考。“可惜风流总闲却”一语,更是表现了诗人对往日风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诗的最后,诗人酒醒后的思量,充满了对过往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王安石卓越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 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环境,表达出孤独的气氛。
- 一派秋声入寥廓: 秋天的声音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渗透着凄凉感。
-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描述春归的燕子与秋来的大雁,象征时间的流转。
-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通过楚台的风与庾楼的月,唤起往昔的美好记忆。
-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表达对名利与情感束缚的无奈。
- 可惜风流总闲却: 追忆往昔的风流,却发现自己已无暇顾及。
-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追忆过去的轻松,却发现如今的种种误解与失落。
-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酒醉醒后,思绪纷飞,反映内心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 “寒砧”与“孤城”比喻内心的孤独。
- 对仗: 诗句中常见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秋声的描写给人一种生命的感觉,让人感受到秋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名利与爱情的无奈与迷惘。它揭示了在追求名利的同时,内心的孤独与空虚,使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秋天的冷清,更能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砧: 象征孤独与寂寞。
- 孤城: 代表被遗忘的地方,反映内心的孤独感。
- 秋声: 表达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燕子与雁: 代表生命的循环与归属感。
- 楚台与庾楼: 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曾经的风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砧”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喧闹
答案: B
-
“东归燕”和“南来雁”分别代表什么?
- A. 春天与冬天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情
答案: B
-
诗中“可惜风流总闲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秋夕》 by 杜牧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 描述思乡之情,情感深邃,与《千秋岁引·秋景》中的孤独感相呼应。
- 《秋夕》: 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与王安石的诗作在主题上有共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与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