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时间: 2025-01-10 23:2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作者: 韩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对日犹分势,腾天渐吐灵。
未高烝远气,半上霁孤形。
赫奕当躔次,虚徐度杳冥。
长河晴散雾,列宿曙分萤。
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
池边临倒照,檐际送横经。
花树参差见,皋禽断续聆。
牖光窥寂寞,砧影伴娉婷。
幽坐看侵户,闲吟爱满庭。
辉斜通壁练,彩碎射沙星。
清洁云间路,空凉水上亭。
净堪分顾兔,细得数飘萍。
山翠相凝绿,林烟共幂青。
过隅惊桂侧,当午觉轮停。
属思摛霞锦,追欢罄缥瓶。
郡楼何处望,陇笛此时听。
右掖连台座,重门限禁扃。
风台观滉漾,冰砌步青荧。
独有虞庠客,无由拾落蓂。
白话文翻译
在这秋天的正月,今夜的月亮从东边的海平面上升起。它与太阳的光辉相比,仍然显得微弱,但在天空中逐渐显现出它的灵动。月亮还没有高高升起,温暖的气息未远,半空中它的孤独身影清晰可见。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天际,缓缓地穿过茫茫的夜空。
长河的雾气在晴空中散去,晨星像萤火虫般点缀着天际。浩荡的英华溢出,清冷的物象显得萧条。池边的水面映照着月光,屋檐下的光影送来潇洒的音律。花树错落有致,岸边的鸟儿时断时续地鸣叫。窗外的光线窥探着寂静,砧板上的影子伴着轻盈的舞姿。
我静坐在窗前,欣赏着月光侵入室内,随意吟诵,心中充满了对这庭院的爱意。月光斜斜地透过墙壁,彩色的光芒碎碎洒在沙子上。洁净的云间小路,凉爽的水边亭子。净水中能分辨出兔子的影子,细心能数清漂浮的浮萍。山的翠色凝聚成绿,林间的烟雾交织成青色。
经过角落时,惊动了桂花的芳香,正午时分感到月亮的轮廓停息。思绪如霞光般绚烂,追逐着欢愉如同空瓶般倾尽。郡楼的视野何处可望,陇边的笛声此刻传来。右边的台座连着,重重的门扉禁闭着。风台上观望着波光荡漾,冰石上行走着青色的光辉。只有虞庠的客人,无法捡拾那落下的桂花。
注释
- 东溟:指东海。
- 烝远气:温暖的气息。
- 赫奕:光辉灿烂的样子。
- 杳冥:空寂无边。
- 倒照:水面上的倒影。
- 皋禽:岸边的鸟。
- 牖光:窗外的光。
- 砧影:砧板上的影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以诗文并重著称,尤其擅长骈文和古文。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恢复古代文人的风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中秋时节,正值农忙季节,诗人通过月亮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幽思,反映了他在繁忙生活中的片刻闲适。
诗歌鉴赏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是韩愈的一首描写月亮的长诗,整首诗在描写和抒情中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诗中以“月”为线索,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诗人通过对月亮、河流、云彩、池塘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悠然心境。
整首诗的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又有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描述中,把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景色结合,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恬静而深邃的美,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清冷的月光之下,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秋端正月:初秋时节,正是农历八月,月亮最圆。
- 今夜出东溟:今晚的月亮从东边的海平面上升起。
- 对日犹分势:月亮的光辉还未能与太阳相比。
- 腾天渐吐灵:逐渐显现出它的灵动之美。
(中间省略若干句的解析)
- 只有虞庠客,无由拾落蓂:只有虞庠的客人,无法捡拾那落下的桂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灵动的存在,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人的情感,如“牖光窥寂寞”。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使诗句更加工整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月亮的赞美与对人生孤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清冷,同时也是思乡和梦想的寄托。
- 河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桂花:象征着美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今夜出东溟”,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月亮?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中“牖光窥寂寞”中的“牖”字,最接近的意思是? A. 窗户
B. 门
C. 墙
D. 天花板 -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明代
C. 唐代
D. 清代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月亮,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的思乡情感更为直接,情感更加浓烈和直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