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白话文翻译:
在飞来山上有一座高耸的塔,听说清晨鸡鸣时就能看到太阳升起。我不怕浮云遮挡我的视线,只因为我身处在最高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来山:山名,形容山高耸入云。
- 千寻塔:形容塔的高度,千寻为极高的意思。
- 鸡鸣:指清晨时分,公鸡打鸣的声音。
- 不畏:不怕。
- 浮云:指漂浮在空中的云彩,象征障碍或困扰。
- 最高层:指身处高处,视野开阔。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飞来山”常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高峰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影响深远,被誉为“文采之宗”。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常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登飞来峰》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反映了他在政治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
《登飞来峰》是一首描写山景的诗,展现了诗人王安石的壮志与豪情。诗中通过对飞来山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以高塔为引子,展现了飞来山的巍峨;接着“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希望,仿佛在描绘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则是全诗的精髓,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理想的决心与信心。通过“浮云”这一意象,诗人隐喻了人生中的种种困难,然而高处的视角让他能够超越这些障碍,看到更广阔的前景。这种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着后人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来山上千寻塔:飞来山上有一座高耸的塔,象征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 闻说鸡鸣见日升:听说在清晨鸡鸣时,能够看到太阳的升起,暗示希望和新的开始。
- 不畏浮云遮望眼:不怕浮云遮挡视线,说明诗人无所畏惧,坚韧不拔。
- 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我身处高处,所以能一览众山小,象征着追寻理想所带来的视野和胸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人生的障碍,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难的精神。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高山、浮云、鸡鸣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理想、勇于面对困难。诗人通过登高俯瞩,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无论面临何种挑战,只要勇敢向前,就能看到光明的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来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千寻塔:高耸的象征,代表着追求的坚定。
- 浮云:象征人生的困扰与障碍。
- 鸡鸣: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寻塔”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成就
B. 高耸的理想
C. 自然的美
D. 人生的艰难 -
诗人为何不怕浮云的遮挡? A. 因为他有高超的视力
B. 因为他身处高层
C. 因为他不在乎
D. 因为他有朋友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李白的《庐山谣》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王安石更侧重于自我信念的坚定,而李白则强调对自然的感悟与豪放情怀。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