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时间: 2025-04-28 14:15: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作者:薛时雨 〔清代〕
流莺百啭留春住。
忍目送东君去。
心字香烧须记取。
织成罗帕,绣成金缕。
总是缄情处。
桃粗李俗羞为伍。
傲骨真堪冠侪侣。
轻薄男儿今几许。
红绡易尽,玉颜难驻。
私把年华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易逝,流莺的歌声让春天驻足,但最终还是要目送春天的离去。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就像香气在燃烧,必须铭记。巧手编织的罗帕和金缕刺绣,都是心意的寄托。然而,内心情感却难以外露。桃花和李花的美艳,令我不愿与世俗的俗物为伍。真正有傲骨的人才配成为我的朋友。如今轻薄的男子又有多少?红色的绡绸虽易磨灭,但美丽的容颜却难以保持。私下里我数着流逝的年华。
注释
- 流莺:指黄莺,歌声婉转动听。
- 东君:春天的代称,寓意春天的离去。
- 心字香烧:形容内心的思念如香火般燃烧,意象深刻。
- 罗帕:用细腻的丝织成的帕子,象征华美与细腻的情感。
- 缄情处:隐藏情感的地方。
- 桃粗李俗:桃花和李花虽美,但过于世俗的事物令人厌倦。
- 傲骨:指高洁的品格。
- 轻薄男儿:指那些不负责任的男子。
- 红绡、玉颜:红绡指的是绡绸,玉颜指美丽的容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时雨,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的追求,尤以词作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春天的离去和生命的短暂有关,表达了作者对于青春和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
诗歌鉴赏
《青玉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诗的开头,流莺的歌声引人入胜,使得春天仿佛停驻,而后又不得不目送东君的离去,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惜别之情。诗人通过“心字香烧”这一意象,传达出内心深处对美好感情的铭记和渴望。
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桃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真挚情感的追求。诗人不愿与那些轻薄的男子为伍,体现了他对友情和真情的珍视。在“红绡易尽,玉颜难驻”中,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无奈与对美丽流逝的惋惜,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词中对时间与生命无常的感慨,使得整首词在美丽中透出一丝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莺百啭留春住:以流莺的歌声引入春天,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
- 忍目送东君去:承接上句,表现出一种不舍与留恋。
- 心字香烧须记取:内心的追忆如香火燃烧,必须铭记心中所爱。
- 织成罗帕,绣成金缕:用美丽的物品象征内心的情感寄托。
- 总是缄情处:隐喻内心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表达。
- 桃粗李俗羞为伍:对世俗和浅薄的拒绝,强调内心的高洁。
- 傲骨真堪冠侪侣:讴歌那种品格高尚的人,值得深交。
- 轻薄男儿今几许:质疑当今轻薄男子的数量,流露出对真情的渴望。
- 红绡易尽,玉颜难驻:强调青春与美貌的短暂与珍贵。
- 私把年华数:感叹时间的流逝,内心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字香烧”,将内心的情感具象化。
- 拟人:春天被称为东君,赋予了时节以生命。
- 对仗:如“桃粗李俗”与“傲骨真堪”,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对青春、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以及对轻薄世俗的拒绝,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真情的渴望和对流逝时光的忧伤。
意象分析
- 流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东君: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循环与流逝。
- 心字香:心中情感的象征,代表思念与珍重。
- 罗帕与金缕:象征美好情感的寄托与珍贵。
- 桃花与李花:代表美丽,但同时也暗含对世俗的反感。
- 红绡与玉颜:描绘青春与美丽的易逝,充满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心字香烧"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A. 香水
B. 香火
C. 香草
D. 香料 -
诗中提到的"轻薄男儿"指的是怎样的人? A. 认真负责的人
B. 浅薄、不负责任的人
C. 勇敢正直的人
D. 诚实守信的人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晏殊《浣溪沙》:在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中融入对人生的哲思,风格相似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词人研究》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