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湖上送春
金门烟锁花砖路。曾几日,春归去。长信韶光浑不住。灵池龙舸,玉阶仙杖,天上知何处。
白话文翻译:
在金门烟雾缭绕的花砖小路上,春天已经离去几日。那长信的春光如流水般不再停留。灵池上的龙舟,玉阶上的仙杖,天上又不知去向何处。
注释:
- 金门:指金门大桥一带,常用来指代风景如画的地方。
- 烟锁:烟雾缭绕,锁住了景物,形容景色朦胧。
- 花砖路:铺有花砖的小路,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 长信:古代指向王后或后宫的信,寓意春光如信件般转瞬即逝。
- 韶光:美好的光阴,指春天的光景。
- 灵池:古代传说中的仙池,象征着美好与神秘。
- 龙舸:古代的龙舟,象征着神仙的船只。
- 玉阶仙杖:指仙人所用的玉制阶梯和手杖,象征高贵和超凡脱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儒(1896-1963),字子华,号雪涛,近现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受传统文化熏陶,风格古朴典雅,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
《青玉案 湖上送春》创作于近现代,正值中国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借春天的离去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 湖上送春》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依恋与惋惜。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了一幅春去秋来的画面。诗的开头“金门烟锁花砖路”,通过“烟锁”来营造一种朦胧的美感,暗示春天的美好如烟雾般难以把握。接着“曾几日,春归去”则直接点出春天的离去,带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淡淡伤感。
“长信韶光浑不住”一句,诗人用“长信”一词将春光比作书信,寓意时间的无情与流逝。这里的“韶光”则是对春天的美好时光的珍视,诗人对春光的渴望与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悲美的情感。
最后的“灵池龙舸,玉阶仙杖,天上知何处”构建出一个超脱凡尘的境界,似乎在表达对理想境地的追求和对现实的逃避。诗歌整体运用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感交织,形成了一幅既美丽又哀伤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门烟锁花砖路:描绘了一个朦胧的春日场景,表现了春天的美丽。
- 曾几日,春归去:春天的离去让人感到遗憾,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
- 长信韶光浑不住:春光如信件般转瞬即逝,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灵池龙舸,玉阶仙杖:描绘出一个理想化的境界,似乎在追求某种超凡的存在。
- 天上知何处:表现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书信,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拟人:春光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春天的眷恋。
- 对仗:诗句中使用对仗结构,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春天的离去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门:象征美丽的风景和理想的归宿。
- 烟锁:象征着朦胧和难以把握的美好。
- 灵池龙舸:象征着理想和超凡的境界。
- 春光:象征着美好时光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门”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一座桥
- B. 风景如画的地方
- C. 一种花
- D. 一种乐器
-
“春归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喜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所谓
-
诗中“长信韶光浑不住”中的“长信”用来比喻什么?
- A. 时间
- B. 书信
- C. 春天
- D. 人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青玉案 湖上送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溥儒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结合,形成一种更为广阔的意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近现代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