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市荒烟外,重关积水边。
闲云过江散,孤月入淮圆。
岁俭增粮价,装轻减税钱。
青青几株柳,曾系去年船。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的集市上,荒烟弥漫在外,重重的关隘旁积满了水。
闲散的云朵在江面上飘散,孤独的月亮映照在淮水上呈现圆形。
因为年景不好,粮价上涨,纳税的人都感到轻松些。
几株青翠的柳树,曾经系着去年的船只。
注释:
- 晚市:指傍晚的集市,通常是人们交易的场所。
- 荒烟:指集市外空旷的烟雾,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 重关:指关隘,象征着防守与隔离。
- 闲云:云彩悠闲自在,象征自然的恬静。
- 孤月:指单独的月亮,表达孤独的情感。
- 岁俭:指年景贫瘠,意指农作物歉收。
- 增粮价:粮食价格上涨。
- 装轻:负担减轻。
- 减税钱:税收减少,经济压力减轻。
- 青青几株柳:几株青翠的柳树,象征生机。
- 曾系:曾经系上,暗指过去的记忆。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的“孤月”和“闲云”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对时事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岁俭增粮价”反映了清代社会经济的困境,特别是在战乱或自然灾害后的民生困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苏,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思考。王苏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淮关》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社会经济的窘迫,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诗歌鉴赏:
《淮关》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状况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晚市的静谧与荒凉。诗的开篇“晚市荒烟外,重关积水边”即刻营造出一种空旷、孤寂的氛围,给读者传递出一种缺乏生气的感觉。接着,闲云和孤月的描写,则引入了一种更深层的孤独与思考,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感受。
随着诗的展开,诗人提到“岁俭增粮价”,直指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民生困境,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感与关心。最后一句“青青几株柳,曾系去年船”则是对过去的追忆与怀念,使整首诗在描写现实的同时,又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市荒烟外:描绘晚市的萧条与荒凉,设置诗的基调。
- 重关积水边:重关旁积水,暗示阻隔与困顿。
- 闲云过江散:闲散的云彩过江而去,象征自由与无忧。
- 孤月入淮圆:孤独的月亮映照在淮水上,表现孤独情怀。
- 岁俭增粮价:年景贫瘠导致粮价上涨,反映社会困境。
- 装轻减税钱:经济负担减轻,表达了人们的愿望。
- 青青几株柳:生机盎然的柳树,象征希望与生命力。
- 曾系去年船:对往年的怀念,表达了对美好记忆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月比作孤独的心情,强化情感。
- 对仗:如“闲云过江散,孤月入淮圆”,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意象(云、月、柳)与人事相结合,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间疾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市:象征繁华的消逝,暗示社会的变迁。
- 荒烟:代表孤寂与无奈,渲染了环境的压抑感。
- 闲云:象征自然的自由与诗人的向往。
- 孤月:代表孤独的心情,反映内心世界。
- 青柳:象征希望与生机,传递出生命的韧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岁俭增粮价”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经济繁荣
B. 农业歉收
C. 人民富足
D. 战争胜利 -
诗中提到的“青青几株柳”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遗憾
B. 生命的希望
C. 经济的负担
D. 自然的毁灭
答案:
- B. 农业歉收
- B. 生命的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动荡时代的民生困苦。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王苏的《淮关》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孤独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自然意象反映社会现状,后者则通过饮酒抒发个人情感。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王苏更关注社会与历史的联系,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