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7 03:18:53

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

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

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见欢四首 其三
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
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
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


白话文翻译

在树枝上寻找遍了残余的花瓣,却再也没有踪影。春天仍在夕阳下的荒草与野花中。溪边的树,堤岸的小路,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逢?昨夜我的梦境中,灵魂飞过了小桥的东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寻找。
  • 残红:残余的红花,指春天花开的景象已逝。
  • :踪迹,痕迹。
  • 斜阳:夕阳,指傍晚的阳光。
  • 荒草野花:指无人打理的草地和野花。
  • 几时逢:何时相遇。
  • 梦魂:梦中的灵魂。
  • 小桥东:指小桥的东边,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梦魂”常见于古诗词中,表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惠言,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相见欢·其三》是张惠言的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相遇的渴望。诗的开头“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令人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和生命的无常。诗人用“残红”象征着已逝去的美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的“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则将视线转向大自然,春天的美虽然依旧存在,但已是“荒草野花”,未免令人感到一丝凄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这一句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相遇的渴望,给人一种期待与无奈的情感交织。而最后一句“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则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在树枝上寻找残余的花朵,却发现已经没有了,隐喻春天已去,青春已逝。
  2. 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春天的气息仍在,但已是夕阳下的荒草与野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3.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提问的口气,表达了对未来相遇的渴望,暗示了人生中的孤独感。
  4. 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梦中回到过去,带有怀旧的情感,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朵比作逝去的青春,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春天与生命的感受具象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溪边树,堤间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凋零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蕴含着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枝头: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代表希望与生机。
  • 溪边树、堤间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相遇的渴望。
  • 小桥:常象征着情感的连接与隔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残红”指的是什么? A. 新开的花
    B. 已凋谢的花
    C. 叶子

  2. “溪边树,堤间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期待
    C. 忧伤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春天的来临
    B. 生命的短暂与怀念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思念与怀旧的情感。
  • 温庭筠《更漏子》:同样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 张惠言的《相见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但前者更偏向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后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