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莺啼过清明,有谁听?
何况朝风夜月杜鹃声。
留春住,催春去若为情,
拟化一双胡蝶抱花醒。
白话文翻译:
新莺在清明时节啼叫,有谁在倾听呢?
更何况朝风和夜月中的杜鹃哀鸣。
想要留住春天,却又催促春天离去,这又是出于什么情感呢?
不如化作一对蝴蝶,抱着花朵在春光中苏醒。
注释:
- 新莺:指春天新到的黄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清明:农历四月初,春季的节气,代表春天的中期。
- 杜鹃声:杜鹃鸟的叫声,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留春:希望能够留住春天的美好时光。
- 胡蝶:即蝴蝶,常常象征爱情和美好。
典故解析:
-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意味着扫墓祭祖的时节,具有怀念与思念的情感。
- 杜鹃:在古诗中常常与哀伤和别离联系在一起,杜鹃啼血的传说使其成为离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惠言,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工诗词,尤以小令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风格清新婉约,常常蕴含深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诗人以春天为题材,表达对春天短暂的惋惜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相见欢四首》其四,以清明时节的生动场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厚意。诗的开头“新莺啼过清明,有谁听?”直接引入了春天的生机,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即使春天再美好,也无人倾听那份美好的声音。接下来提到的“杜鹃声”,则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杜鹃鸟的哀鸣与春天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留春住,催春去若为情”一句,诗人在反思留住春天的可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但同时也意识到春天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最后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化作一对蝴蝶,想要在花间苏醒,生动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春天美好的向往。这种生动的意象让整首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感情的热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莺啼过清明,有谁听?”:新莺的鸣叫声在清明节后响起,但似乎无人倾听,表现了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 “何况朝风夜月杜鹃声。”:朝风和夜月中夹杂着杜鹃的哀鸣,与春天的欢快形成对比,反映了离别愁绪。
- “留春住,催春去若为情。”:想要留住春天,但又感到春天的去来如同情感的流转,表达了对时光的无奈。
- “拟化一双胡蝶抱花醒。”:希望化作蝴蝶,象征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
修辞手法:
- 拟人:新莺、杜鹃被赋予情感,使自然界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比喻:用“胡蝶”象征爱情的美好与短暂,隐含着对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流转。
意象分析:
- 新莺: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希望。
- 杜鹃:象征离愁别绪,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 胡蝶:代表爱情的纯美与短暂,寓意着对幸福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莺”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
“何况朝风夜月杜鹃声”中的“杜鹃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离愁
C. 忧愁 -
诗人希望化作什么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A. 小鸟
B. 胡蝶
C. 花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词对比:
可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描写春天时,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而张惠言则侧重对爱情和生命的感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惠言生平与诗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