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十四 十九部仄韵》

时间: 2025-04-29 01:42:53

小径香侵,长堤绿染,杨花一夜飞点点。

那年初识尔腮红,红来尤胜桃花脸。

眸里清波,眉尖娇憨,新妆适否凭人验。

知君不喜黛烟浓,便挑浅色描眉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径香侵,长堤绿染,杨花一夜飞点点。那年初识尔腮红,红来尤胜桃花脸。眸里清波,眉尖娇憨,新妆适否凭人验。知君不喜黛烟浓,便挑浅色描眉淡。


白话文翻译

在小路上,香气弥漫,长堤上绿意盎然,杨花在夜间轻轻飘落,点点如雨。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你的红颜,红晕更胜桃花的娇艳。你那清澈的眼波,和眉尖的娇憨,新的妆容是否合适,得看他人的评判。我知道你不喜欢浓重的眉妆,于是我特意挑选了浅色的眉笔,轻轻描画。


注释

  • 小径:小路,指通往某处的狭窄道路。
  • 香侵:香气弥漫或浸润。
  • 长堤:指长长的堤岸,通常用于防洪或景观美化。
  • 杨花:杨树的花絮,春天时随风飘散。
  • 腮红:指脸颊上的红晕或腮红妆。
  • 桃花脸:形容女子的面容如桃花般娇美。
  • 眸里清波:形容眼神清澈如水,波光粼粼。
  • 黛烟浓:指浓重的眉妆,黛为古代用以描眉的黑色粉末。

典故解析

  • 桃花:在古代文学中,桃花常常象征着美丽和爱情。诗中提到“桃花脸”,暗指女子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诗人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女子的美丽。诗的开头描写了小路和长堤,香气袭人,绿意盎然,营造了一个生动而和谐的春日场景。接着,诗人以“那年初识尔腮红”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心上人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女子的容颜,尤其是她的腮红,犹如桃花般娇艳,传达出诗人对美的赞美与眷恋。

在后半部分,诗人细腻地观察到女子的神态,清澈的眼波和娇憨的眉尖,表明了他对女子内心和外在的双重关注。同时,他还贴心地考虑到对方的喜好,选择轻淡的妆容来描绘眉毛,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爱情的温柔关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以及温柔的爱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径香侵,长堤绿染: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小路上弥漫着花香,长堤上绿草如茵,给人以清新之感。
  2. 杨花一夜飞点点:描写了杨花飘散的情景,增添了春天的生动气息。
  3. 那年初识尔腮红:回忆初次见到心上人的情景,强调了她的美丽。
  4. 红来尤胜桃花脸:将女子的容颜与桃花相比,突显其娇艳。
  5. 眸里清波,眉尖娇憨:描绘了女子清澈的眼神和可爱的眉形,展现出她的灵动与娇羞。
  6. 新妆适否凭人验:对新妆的评价依赖于他人的意见,体现出对外界看法的重视。
  7. 知君不喜黛烟浓:了解心上人的喜好,表现出对她的理解。
  8. 便挑浅色描眉淡:选择淡妆来迎合她的口味,显得细心和体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腮红比作桃花,增强了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与女子的容颜,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温柔的爱情,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径:象征着人生的道路与选择。
  • 杨花:象征着青春的易逝与生命的流转。
  • 腮红:象征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桃花:常被视为爱情与美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腮红”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男子的面容
    B. 女子的面容
    C. 自然景物
    D. 生活环境

  2. 诗人选择了什么颜色的眉妆来描绘女子的眉毛? A. 深色
    B. 浅色
    C. 五彩
    D. 黑色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忆。
  • 《春晓》:孟浩然的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诗,侧重于思乡情怀,与《踏莎行》的爱情主题形成对照。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