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9:08:09

春水回波,春花浥露。

春光占得春多处。

佳人生长蕊珠宫,忽忽彩雾乘鸾去。

尘染瑶筝,香萦蕙炷。

梦魂依约蓝桥路。

一轮圆月纵多情,几曾留得芳菲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其一
春水回波,春花浥露。
春光占得春多处。
佳人生长蕊珠宫,
忽忽彩雾乘鸾去。
尘染瑶筝,香萦蕙炷。
梦魂依约蓝桥路。
一轮圆月纵多情,
几曾留得芳菲住。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水波荡漾,春天的花朵沾满露珠。
春光照耀,春天的美丽处处可见。
美丽的女子宛如盛开的花蕊,
忽然如彩雾般乘着鸾鸟而去。
尘世的烦恼染上了瑶筝,香气缭绕着蕙炷。
梦中的身影依稀出现在蓝桥的道路上。
虽然月亮圆满而充满情意,
却几时能够留住这芳香的春天呢?

注释:

  • 回波:水波荡漾的样子。
  • 浥露:花朵沾满露水。
  • 蕊珠宫:比喻美丽女子如花蕊般娇嫩。
  • 彩雾:形容美丽的女子如同彩色的雾气。
  • 尘染瑶筝:尘世的烦恼影响了瑶筝的清音。
  • 香萦蕙炷:香气萦绕着蕙草的香炉。
  • 蓝桥:古代传说中的桥,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文漪,现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作品以清新灵动著称,常常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哲思,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一》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篇便以“春水回波,春花浥露”引入,透出一股清新之气,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的美好之中。随着词句的展开,诗人笔下的春天不仅有自然的景色,还有佳人的倩影,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独特的画面。

“佳人生长蕊珠宫”一句,将美丽的女子比作花蕊,展现了她的娇嫩与妩媚。接下来的“忽忽彩雾乘鸾去”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仿佛那美丽的女子在春光中轻轻消逝,令人感到惋惜。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尘染瑶筝,香萦蕙炷”则将尘世的烦恼引入,瑶筝的清音因为尘世的染污而失去纯净,香气也被世俗的烟火所缠绕,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而最后的“几曾留得芳菲住”更是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尽管月亮圆满而多情,但美好的春光终究无法长驻,令人感慨。

整首词在轻盈的语调中透出深邃的哲思,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水回波,春花浥露:描绘春天的水波与花瓣沾满露水的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 春光占得春多处:春光普照,让春天的美丽无处不在。
    • 佳人生长蕊珠宫:用花蕊比喻美丽女子,表现她的娇柔和妩媚。
    • 忽忽彩雾乘鸾去:美丽的女子似乎在瞬间消失,仿佛彩雾随鸾鸟飞去,暗示美的短暂。
    • 尘染瑶筝,香萦蕙炷:尘世的烦恼影响了瑶筝的清音,香气缭绕在蕙炷旁,表现出一种对尘世的无奈。
    • 梦魂依约蓝桥路:梦中的身影依稀可见,象征着对美好记忆的追寻。
    • 一轮圆月纵多情,几曾留得芳菲住:虽然月亮圆满而充满情感,但芳香的春天却无法长久,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佳人生长蕊珠宫”,将女子比作花蕊,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如“春光占得春多处”,赋予春光以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春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寓意着新生和重生。
  • 春花:象征美丽和青春,传达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佳人:象征爱情与美好,代表着理想中的完美与幸福。
  • 蓝桥:代表着回忆与追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圆月:象征着情感与思念,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人生长蕊珠宫”中“蕊”指代什么?
    A. 花蕊
    B. 雨水
    C. 叶子
    D. 果实

  2. 诗中提到的“尘染瑶筝”是什么意思?
    A. 瑶筝的声音被尘世影响
    B. 瑶筝被染成了尘土的颜色
    C. 瑶筝在尘世中失去了光辉
    D. 瑶筝的声音非常美妙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生命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踏莎行 其一》都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相结合,表现出对美好的追忆与珍惜。

参考资料:

  1. 《古代诗词鉴赏》
  2. 《赵文漪诗集》
  3.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