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三首 其三 和香儿词韵》

时间: 2025-01-11 08:46:52

风剪枝疏,霜惊叶落。

柳梢不见春啼雀。

去年你我燕双双,今宵孑影听风恶。

钩月方消,鸣鸡渐著。

昏昏才把无眠度。

邻门有客唤丫头,疑君约就看梅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剪枝疏,霜惊叶落。柳梢不见春啼雀。去年你我燕双双,今宵孑影听风恶。钩月方消,鸣鸡渐著。昏昏才把无眠度。邻门有客唤丫头,疑君约就看梅萼。

白话文翻译:

风吹得树枝稀疏,霜冻使叶子纷纷落下。柳树的顶端再也听不到春天的鸟鸣。去年你我像双燕一样成双成对,而今夜我独自一人,听着凶猛的风声。弯弯的月亮刚刚消失,鸡鸣声渐渐响起。昏昏沉沉的夜晚,我才刚刚度过无眠的时光。邻门有客人叫丫头,怀疑你约她来看梅花。

注释:

  • 风剪枝疏:形容大风吹动树木,使得树枝稀疏。
  • 霜惊叶落:霜冻使得树叶惊慌而落下。
  • 燕双双:比喻情侣成双,反映出过去的美好时光。
  • 孑影:孤单的身影,表示孤独。
  • 钩月:指弯弯的月亮。
  • 鸣鸡渐著:鸡开始鸣叫,意味着天快亮了。
  • 昏昏:形容夜晚的沉闷和无眠。
  • 梅萼:梅花的花萼,通常指代梅花,带有思念之意。

典故解析:

“燕双双”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常用燕子比喻情侣,表达爱情美好的意象。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思念、孤独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是当代诗人,长期致力于古诗词的创作与研究。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借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秋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的结合,表现了对过去爱情的怀念及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摹春秋交替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开篇的“风剪枝疏,霜惊叶落”,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随后提到“去年你我燕双双”,与对比“今宵孑影”,突显出时间带来的变化与人的孤独。诗中“钩月方消,鸣鸡渐著”一方面是对于时间推移的感知,另一方面也带有对即将来临的清晨的期待,然而这种期待却被“昏昏才把无眠度”所打破,展示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诗歌的最后两句“邻门有客唤丫头,疑君约就看梅萼”则引入了他人的生活,映衬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爱情的怀念及对孤独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剪枝疏:描绘春天的风将树枝吹得稀疏,传达出一种凋零的感觉。
  2. 霜惊叶落:霜冻使得树叶纷纷落下,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3. 柳梢不见春啼雀:春天已经来临,但柳树上却不见鸟儿的欢唱,令人感到失落。
  4. 去年你我燕双双:回忆往昔,彼此相伴的美好时光。
  5. 今宵孑影听风恶:今夜孤独一人,唯有风声相伴,感到凶猛与恐惧。
  6. 钩月方消:形容月亮的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鸣鸡渐著:鸡鸣声渐渐响起,意味着天将破晓。
  8. 昏昏才把无眠度:夜晚的沉闷,无法入眠,增添了无奈。
  9. 邻门有客唤丫头:邻居家的客人叫丫鬟,暗示生活中的交往。
  10. 疑君约就看梅萼:猜测对方可能与他人约会赏梅,反映出内心的不安与嫉妒。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如“燕双双”)、拟人(如“霜惊叶落”),以及对仗(如“风剪枝疏,霜惊叶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过往爱情的怀念,反映了孤独的内心情感,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时间带来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变幻与无常。
  • :代表寒冷与凋零。
  • 燕子:象征爱情与美好时光。
  • 柳梢: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 梅花:象征坚韧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去年你我燕双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喜悦
    • C. 怀念
  2. “邻门有客唤丫头”中提到的“客”指的是什么?

    • A. 陌生人
    • B. 朋友
    • C. 邻居
  3. 诗中“钩月方消”意味着什么?

    • A. 月亮正在升起
    • B. 月亮正在消失
    • C. 月亮很圆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李清照《如梦令》
  •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女性的思念,但更加细腻而柔情;而崔荣江的《踏莎行》则在孤独中带有些许凶险的气息,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崔荣江《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