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八 十九部仄韵》
时间: 2025-01-11 06:19: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暗径幽林,芜原碧草,春浓总是千般好。
窗前原本是莺啼,他人诳说闻青鸟。
未见鱼书,凭添懊恼,寻思怎把相思了。
还嗔还怨那冤家,无端害得人颜老。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小路与茂密的树林中,广袤的草地一片碧绿,春天的美好让人心醉。然而,窗前本应有黄莺在鸣叫,却听到别人虚情假意地说是青鸟在啼叫。没有收到任何音信,心中愈加懊恼,我在思索如何才能了断这份相思。又对那冤家既怨又嗔,真是无缘无故地让我变得苍老了。
注释:
- 暗径:幽静的小路,指不为人知的小路。
- 幽林:幽深的树林,指环境清幽的地方。
- 芜原碧草:广袤的草地,形容草木繁茂。
- 莺啼: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生命与美好。
-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消息。
- 未见鱼书:古代信件,鱼书指代音信,未见指没有收到。
- 相思了:了断相思之情,表达对爱情的困惑与无奈。
- 冤家:指情缘未了的对象,既爱又恨。
- 颜老:面容变老,暗示因忧愁而使人衰老。
典故解析:
- 青鸟:出自《神话传说》,青鸟象征着爱情和幸福,传说中青鸟能够传递爱情的信息。
- 鱼书:古代用鱼骨书写信件,代表音信的传递,常用来形容相思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其创作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深沉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对春天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反映了诗人在爱情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心情。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八》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与内心的相思之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张力。开头的“暗径幽林,芜原碧草”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温暖的春意。然而,随之而来的“窗前原本是莺啼,他人诳说闻青鸟”则打破了这种美好,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失落。这里的“他人诳说”不仅体现了外界对自己情感的误解,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不满。
接下来的“未见鱼书,凭添懊恼”则进一步突出诗人对音信的渴望与相思的痛苦,诗人思考如何摆脱这种无尽的相思之苦,这种无奈让人感同身受,情感真实而深入。最后一句“还嗔还怨那冤家,无端害得人颜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既有怨恨也有无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复杂情绪。
整首词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情感的矛盾,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径幽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幽静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宁静。
- 芜原碧草:描绘春天的生机,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 春浓总是千般好:强调春天的美好,表达对生活的向往。
- 窗前原本是莺啼:期待中的美好,却因他人的话语而被打破。
- 他人诳说闻青鸟:外界的干扰使心情更加复杂。
- 未见鱼书:传递了对音信的渴望和焦虑。
- 凭添懊恼:相思未解,心中烦恼愈加。
- 寻思怎把相思了:对解决情感困扰的思索与无奈。
- 还嗔还怨那冤家:情感的复杂,既爱又恨。
- 无端害得人颜老:表达因情感困扰而加速衰老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美与内心孤独的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春天的景象与情感相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比喻:以“青鸟”比喻音信,富有象征意味。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相思与孤独展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情感困扰的无奈,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暗径:象征内心的隐秘、孤独。
- 幽林:代表宁静、安详的环境。
- 莺啼:春天的象征,传达生机与希望。
- 青鸟:象征爱情和失落的愿望。
- 鱼书:象征音信与相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鸟”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亲情
- D. 乡情
-
“未见鱼书,凭添懊恼”中的“鱼书”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的名字
- B. 古代信件
- C. 鱼的食谱
- D. 一种游戏
-
诗句“窗前原本是莺啼”中,窗前的莺啼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遗憾
- C. 友情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踏莎行 其八》相似,均展现了对失去爱情的思念与无奈。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复杂情感,情感深邃,意象优美。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当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