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11 00:02:34

倦不成眠,醒还似醉。

轻阴薄暝恹恹地。

东风吹老有情天,和天也学人憔悴。

影妒花肥,歌嫌莺碎。

一春尝遍愁滋味。

小楼昨夜卷珠帘,杏梢偷传燕支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袁思亮

倦不成眠,醒还似醉。
轻阴薄暝恹恹地。
东风吹老有情天,
和天也学人憔悴。
影妒花肥,歌嫌莺碎。
一春尝遍愁滋味。
小楼昨夜卷珠帘,
杏梢偷传燕支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忧愁而难以入眠,醒来后的状态并没有好转,反而像醉酒一样迷迷糊糊。轻柔的阴云在黄昏时分显得无精打采。春风将万物都吹得憔悴,连天空也像人一样显得苍老。影子嫉妒花朵的丰盈,歌曲嫌弃黄莺的啼叫太过破碎。诗人经历了一整个春天的愁苦,小楼昨夜轻轻卷起珠帘,杏树的枝头悄悄传来燕子流下的泪水。


注释:

  • :疲倦,困倦。
  • 成眠:入睡,安然入睡。
  • 轻阴:轻柔的阴云。
  • 薄暝:薄暮,黄昏的时刻。
  • 东风:春风,带来温暖和生命的风。
  • 憔悴:形容人或物因忧愁或疲惫而显得消瘦、无精打采。
  • 影妒花肥:影子因花的美丽而感到嫉妒。
  • 杏梢:杏树的枝头。
  • 燕支泪:燕子流下的眼泪,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多受古典影响,常以细腻的感情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年代,诗人通过细腻的抒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隔阂,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及内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的开头通过“倦不成眠,醒还似醉”直白地表现了诗人的困扰与迷惘,既有生理上的疲惫,也有心理上的痛苦。这种状态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心中的苦闷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轻阴薄暝恹恹地”描绘了春天黄昏时的情景,轻柔的阴云笼罩着大地,似乎在映衬诗人内心的无奈。

“东风吹老有情天”一句,赋予春天以情感,春风不仅带来温暖,也带走了生机,仿佛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中的“影妒花肥,歌嫌莺碎”则通过拟人手法,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嫉妒与向往,花的丰盈与黄莺的啼鸣都成为了诗人心中愁苦的映射。

最后两句“小楼昨夜卷珠帘,杏梢偷传燕支泪”,以细致的场景描写画面落幕,珠帘轻卷,杏树的细枝似乎在倾诉着燕子的哀伤,流露出的泪水象征着春天的悲伤,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感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对春天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倦不成眠,醒还似醉:疲倦得无法入睡,醒来后又如醉般迷惘。
  2. 轻阴薄暝恹恹地:黄昏时分,轻薄的阴云显得无精打采。
  3. 东风吹老有情天:春风将万物都吹得憔悴,连天空也显得苍老。
  4. 和天也学人憔悴:连天空也在模仿人类的憔悴。
  5. 影妒花肥,歌嫌莺碎:影子因花的美丽而感到嫉妒,歌曲嫌弃黄莺的啼叫太过破碎。
  6. 一春尝遍愁滋味:经历了整个春天的忧愁滋味。
  7. 小楼昨夜卷珠帘:小楼昨夜轻轻卷起珠帘。
  8. 杏梢偷传燕支泪:杏树的枝头悄悄传来燕子流下的泪水。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东风吹老有情天”赋予春风以情感。
  • 对仗:如“影妒花肥,歌嫌莺碎”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燕子的泪水象征着离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与内心的愁苦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与生命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疲惫与无奈。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 :象征美好与丰盈。
  • :象征离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倦不成眠”意指: A. 困倦无法入睡
    B. 自然现象
    C. 美好回忆

  2. “东风吹老有情天”中的“东风”象征: A. 冬天的寒意
    B. 春天的温暖
    C. 秋天的萧瑟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内心的愁苦? A. 燕子的泪水
    B. 轻阴薄暝
    C. 以上都是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袁思亮《踏莎行》均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表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袁思亮则更为沉郁与忧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对春天的深刻感受与人生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与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