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时间: 2025-01-24 16:02:38

一声啼破万山云,我正思归自喜闻。

莫向贵人庭树下,王孙金弹不饶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规
(作者:潘牥)

一声啼破万山云,
我正思归自喜闻。
莫向贵人庭树下,
王孙金弹不饶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声杜鹃的啼叫打破了万山的云雾,我正高兴着想要回家,恰巧听到了这个声音。不要在达官贵人的庭院树下鸣叫,因为那里的王孙和贵族不会放过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子规:指杜鹃鸟,因其鸣叫声清脆而著名。
  • :指鸟类的叫声。
  • :打破、撕裂。
  • 万山云:形容山峦重叠、云雾缭绕的景象。
  • 思归:思念回家。
  • 贵人:指地位显贵的人。
  • 庭树下:指达官贵人家中的树下。
  • 王孙:指王公贵族的子弟。
  • 金弹:指金色的箭,象征贵族的威力。
  • 不饶君:意为不会放过你。

典故解析

  • 杜鹃啼声:在古代文学中,杜鹃常象征思乡之情,因其在春季鸣叫,被看作是传递离别和思念的信使。
  • 王孙:王孙在古代指代王族子弟,诗中提到他们的威严,显示出对权贵的不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字景舒,号汝舟,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后期生活于南宋,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景抒情,关注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思乡之际,正值春夏交替,杜鹃啼鸣的季节,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权贵生活的不满。

诗歌鉴赏

《子规》通过杜鹃的啼鸣,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一声啼破万山云”生动地描绘了杜鹃的叫声穿透层层山云,给人以清新而震撼的感觉。这种声音不仅仅是自然的呼唤,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归情怀。接着,诗人表达了他因听到杜鹃啼声而感到的欢喜,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

然而,诗的后两句却令人感到一丝讽刺和警惕。诗人提醒杜鹃不要在贵人的庭院树下鸣叫,因为王孙公子们的金箭不会放过它。这一转折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权贵生活的冷漠与批判,还隐喻了对自由与压迫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杜鹃的啼鸣,映射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间纷扰的无奈。全诗情感深邃,意境悠长,既有清新之美,又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声啼破万山云:杜鹃的叫声穿透了重重山云,表现出其声音的清脆和远-reaching。
  • 我正思归自喜闻:诗人此时正思念故乡,听到这声音倍感欢喜,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渴望。
  • 莫向贵人庭树下:对杜鹃的劝诫,暗指不应在权贵的地方高歌。
  • 王孙金弹不饶君:提醒杜鹃,在权贵面前是危险的,表达了对权力的警惕和不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的啼声比作打破云雾的力量,增强了声音的形象感。
  • 拟人:将杜鹃赋予人类情感,使其成为思乡之情的象征。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权力的不满。通过杜鹃的叫声,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也警示人们在权力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思乡之情,常常在春季出现,代表着对故乡的向往。
  • 万山云:描绘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孤独感。
  • 贵人、王孙:象征权力与压迫,暗示社会的不平等。
  • 金弹:象征权力的威严,提醒人们不要轻易挑战权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规》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潘牥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达官贵族的子弟
    C. 学者
    D. 农民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情感?
    A. 失落
    B. 归乡思念
    C. 爱情悲剧
    D. 友情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子规》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春望》更多地反映出战乱带来的悲惨,而《子规》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对权贵生活的反思。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