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维的《寄崇梵僧》原文如下:
崇梵僧。崇梵僧。
秋归覆釜春不还。
落花啼鸟纷纷乱。
涧户山窗寂寂闲。
峡里谁知有人事。
郡中遥望空云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崇梵僧,崇梵僧。秋天已经来临,锅盖上的水已经干了,而春天却不再回来。落花随风飘落,鸟儿在啼叫,纷乱而不宁。山涧的门窗静悄悄的,显得格外悠闲。在深山峡谷中,谁又知道这里有人间的事情呢?在远处的郡城中,只能遥望那空中的云山。
注释
- 崇梵僧:指的是崇尚佛教的僧侣。
- 秋归覆釜:比喻秋天已到,生活的忙碌与不安也随之而来。
- 落花啼鸟:落花与鸟鸣,描绘了秋天自然景象的凋零与喧嚣。
- 涧户山窗:指出山涧的小屋和窗户,暗示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峡里:指深山峡谷。
- 空云山:远处的云雾缭绕的山,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遥远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特别是在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寄崇梵僧》写于王维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王维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抒发了他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崇梵僧》是一首深具哲理和意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间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诗人两次提到“崇梵僧”,似在强调对佛教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秋归覆釜春不还”这句,感叹时光的无情,秋天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逝去,暗示着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落花啼鸟纷纷乱”,描绘了秋天的落花和鸟鸣,展现了一个生机逐渐消逝的场景,令人感到惆怅。接下来的“涧户山窗寂寂闲”,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隐居环境,表现出诗人对这种清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峡里谁知有人事”,表达了诗人在深山中隐居的孤独与无奈,暗示世间的纷扰与喧嚣与此处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最后“郡中遥望空云山”,则是一种对外界的遥望与思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的写景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崇梵僧:开篇直接提及“崇梵僧”,点明诗人对佛教的崇拜,暗示隐逸的生活。
- 秋归覆釜春不还:比喻时光匆匆,春天的美好已不再,带有对青春的怀念。
- 落花啼鸟纷纷乱: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象,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 涧户山窗寂寂闲:描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形成与外界喧嚣的对比。
- 峡里谁知有人事: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表达了隐居的孤独感。
- 郡中遥望空云山:结尾处的遥望,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外界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归覆釜”,将秋天的到来比喻为锅盖上的水干了,形象生动。
- 对仗:如“落花啼鸟”,形成音韵的和谐美感。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落花和鸟鸣)来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体现了王维对于自然与人生态度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崇梵僧:象征着对宗教的崇敬和内心的追求。
- 秋:象征着成熟与时间的流逝。
- 落花:代表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带有忧伤的情感。
- 涧户山窗: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舒适。
- 云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远离尘世的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维的《寄崇梵僧》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爱情的感慨
- D. 对政治的思考
-
诗中“秋归覆釜春不还”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怀恋
- B. 对秋天的喜爱
- C. 对冬天的期待
-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涧户山窗寂寂闲”中的“寂寂闲”表现了什么?
- A. 忙碌的生活
- B. 安静的隐居生活
- C. 喧闹的环境
- D. 追求名利的心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寄崇梵僧》与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感怀,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王维的诗歌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