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友人南归
王维〔唐代〕
万里春应尽,
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
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
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
遥识老莱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远道而归的友人在南方的归途上,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友人归途的景象,后四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状况的关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里春应尽:春天在远方已经快要结束。
- 三江雁亦稀:三江的雁鸟也变得稀少。
- 连天汉水广:天空连着广阔的汉水。
- 孤客郢城归:孤独的旅客从郢城回归。
- 郧国稻苗秀:郧国的稻苗长势良好。
- 楚人菰米肥:楚地的人们种的菰米丰收。
- 悬知倚门望:不知何时能倚门翘首以待。
- 遥识老莱衣:遥远地看到老莱子穿的衣服。
典故解析:
“老莱衣”指的是老莱子,是古代一位以教子有方而著称的人,寓意思念家乡和亲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号鱼玄机,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兼具哲理与人情。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王维晚年,正逢春季,朋友南归,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其归途的祝福。
诗歌鉴赏:
《送友人南归》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情味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春天的即将结束和友人的归途。王维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前四句通过“万里春应尽”和“三江雁亦稀”描绘了春天的即将结束,一方面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另一方面也透出一丝惆怅。接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描绘了广阔的水面和孤独的旅客,体现出一种孤寂与思念。
后四句则转向对友人生活的关切,尤其提到郧国的稻苗和楚人的菰米,表现出对友人安好的祝愿。最后“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诗人气质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春应尽:春天的气息在遥远的地方已经快要结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三江雁亦稀:三江的雁鸟也变得稀少,这里表达了春天的渐行渐远。
- 连天汉水广:汉水的浩瀚与无际,描绘出自然的壮丽。
- 孤客郢城归:孤独的旅客从郢城回归,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郧国稻苗秀:郧国的稻苗长势良好,表现出对地方的关注。
- 楚人菰米肥:楚地的丰收,使得诗人对友人的生活充满关切。
- 悬知倚门望:不知何时能倚门翘首以待,流露出浓厚的思念之情。
- 遥识老莱衣:遥远地看到老莱子穿的衣服,隐喻着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的结束比喻着生命与时间的流逝。
- 对仗: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通过春天的景象与自然的描绘,映射出人情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雁:代表离别与思念。
- 河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尽。
- 稻苗、菰米: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富足。
- 老莱衣:引申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里春应尽”是什么意思? A. 春天已经结束
B. 春天即将结束
C. 春天刚开始 -
“悬知倚门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与期待
B. 失望与遗憾
C. 愤怒与不满 -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指的是什么? A. 对友人生活的关心
B. 描述自然风光
C.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友人南归》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前者更多描绘自然与生活,后者则浓厚于政治与人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