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时》
时间: 2025-01-11 10:17:2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伤时
作者: 孟郊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
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
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白话文翻译:
常听说贫穷的士人常常遭遇困境,唉,富人可不要嘲笑他们。
男子汉如果走上了仕途就会声名显赫,而偶然失意就会受到冷落。
古人交朋友重视义气,而今人交朋友则重利。
劝人种树结桃李,种树就必须遍及天地。
一生不愿意为他人操心,若要操心就要关乎生死。
我不羡慕季伦的富贵,也不嘲笑原宪的贫困。
有钱有势时常能结交朋友,没钱没势的则是同路人。
因此我了解世事皆如此,便在东溪边卧于白云之下。
注释:
- 贫贱士:指贫穷的士人,强调社会地位。
- 季伦:指季伦,象征富贵。
- 原宪:指原宪,代表贫穷的士人。
- 东溪:指一种自然环境,象征隐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氏,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鬼”。他以其诗歌的直白和情感的深邃而著称,常常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伤时》写于唐代中期,社会风气日益趋向功利,诗人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友情与富贵的思考。
诗歌鉴赏:
《伤时》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古今交友理念的变化,揭示出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与功利。诗中开篇便以“常闻贫贱士之常”引入,语气中带有对富人嘲笑贫贱士人的无奈与愤慨。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得路即荣名”的世俗观念的不满。
孟郊在诗中提到古人重义,今人重利,鲜明地指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人际关系,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越来越淡薄。在劝人种树结桃李的句子中,诗人似乎在呼唤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但却又意识到这在现实中是多么困难。
最后,诗人选择在“东溪卧白云”中自我放逐,展现了他对世事的透彻理解和对庸俗社会的拒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又有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常闻贫贱士之常:常听说贫贱士人的遭遇,点出主题。
- 嗟尔富者莫相笑:对富人的嘲笑表示不满,强调社会的不公。
- 男儿得路即荣名:指男子汉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声名显赫。
- 邂逅失途成不调:偶然失意则会受到冷落,反映世态炎凉。
- 古人结交而重义:古人重视义气,友情深厚。
- 今人结交而重利:现代人重视利益,友情变得浅薄。
- 劝人一种种桃李:劝人要种植桃李,象征事业的成功。
- 种亦直须遍天地:种树要广泛,隐喻理想的难以实现。
- 一生不爱嘱人事:不愿为他人操心,表达个体的独立。
- 嘱即直须为生死:若要关心他人,须关乎生死,强调情感的深度。
- 我亦不羡季伦富:不羡慕富贵,表现对物质的淡泊。
- 我亦不笑原宪贫:不嘲笑贫穷,体现对底层士人的同情。
- 有财有势即相识:财富与势力是交友的基础,揭示社会的现实。
- 无财无势同路人:没有财富和权势的人只能是同路人。
- 因知世事皆如此:因了解世事的真相,感到失望。
- 却向东溪卧白云:选择隐逸,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人交友理念的对比,突出主题。
- 象征:桃李象征事业,东溪与白云象征隐逸生活。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诗句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孟郊作为士人的无奈与坚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友谊、事业的成就。
- 东溪:象征自然、隐逸的生活。
- 白云:象征宁静、超脱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孟郊在诗中对古人和今人交友理念的看法是什么? A. 古人重义,今人重利
B. 古人重利,今人重义
C. 古今无区别
D. 古人重视名声 -
诗中提到的“季伦”和“原宪”分别象征什么? A. 富贵与贫穷
B. 名声与地位
C. 志向与理想
D. 朋友与敌人 -
诗人最后选择在哪里隐逸? A. 西山
B. 东溪
C. 南海
D. 北原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伤时》都反映了对个人境遇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偏向于思乡情怀,而《伤时》则侧重于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郊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