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簿遗庐阜茶芽》

时间: 2025-01-11 08:01:03

向来皇佑最升平,民识犁锄不识兵。

茶向此时还有录,令人长羡蔡端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林簿遗庐阜茶芽
作者: 潘牥 〔宋代〕

向来皇佑最升平,
民识犁锄不识兵。
茶向此时还有录,
令人长羡蔡端明。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皇佑年间最为安宁,
百姓只懂得耕种,不懂得战争。
此时的茶叶正值好时节,
真令我羡慕蔡君明的才华。

注释

  • 皇佑:指宋仁宗时期的一个年号,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 犁锄:农具,象征着农业的生产活动。
  • :指战争和军事。
  • :指茶叶,象征着生活的富裕与安逸。
  • 蔡端明:蔡襄,字君明,著名的茶学家,诗人,擅长茶的栽培与制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反映民生,寄情于山水之间,文风温润,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皇佑年间,正值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茶芽的生长,表达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珍惜与向往,同时也对蔡襄的茶艺表示钦佩。

诗歌鉴赏

《谢林簿遗庐阜茶芽》是一首描绘和平生活的诗。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向来皇佑最升平”,直接引入了历史背景,表现出对安定社会的赞美。接着,诗人写道“民识犁锄不识兵”,展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与平和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茶向此时还有录”则把焦点转向茶叶,表达了茶在这个和平时期的生长与繁荣,显示了生活的富足。最后一句“令人长羡蔡端明”,则是对蔡襄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优秀茶艺的向往与钦佩,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茶文化的热爱,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来皇佑最升平:强调历史上皇佑年间的安宁与繁荣,设定了诗的基调。
  • 民识犁锄不识兵:描绘了一幅和谐的乡村图景,百姓只懂得耕作,未曾经历战争。
  • 茶向此时还有录:茶叶生长的美好时节,暗示着生活的富裕与美好。
  • 令人长羡蔡端明:以蔡襄为例,表达对其茶艺和人文修养的羡慕。

修辞手法

此诗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前半部分通过对比“犁锄”和“兵”,表现出安宁与战争的对立。诗中还使用了隐喻,通过茶芽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生活的富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和平安定生活的赞美,以及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优秀艺术家蔡襄的敬仰。诗人借茶芽的生长,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皇佑:象征着太平盛世。
  • 犁锄:代表农业生产与安定生活。
  • 茶芽:象征着生活的富裕与希望。
  • 蔡端明:代表着茶文化的高峰与优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向来皇佑最升平”中的“皇佑”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 A. 唐
    • B. 宋
    • C. 明
  2. “民识犁锄不识兵”中的“兵”指什么?

    • A. 农具
    • B. 战争
    • C. 食物
  3. 蔡端明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诗人
    • B. 茶学家
    • C. 政治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茶歌》:描绘茶文化与生活的诗作。
  • 《春日游》: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赞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的作品强调豪情与壮志,而潘牥的诗则更注重平和与生活的细腻。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文化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茶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