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衰病逢行健,归途未寂寥。
晚山青泼眼,早稻绿平腰。
林旧藏僧寺,溪新架石桥。
松阴田舍古,小立听鸣蜩。
白话文翻译:
我因身体衰弱而出行,但在归家的路上并不感到孤寂。远处的晚山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青翠,早稻在田间一片绿意盎然。树林深处藏着一座古老的僧寺,溪水边新建了一座石桥。松树荫下的田舍显得古朴,我微微站立在这里,听着蝉鸣。
注释:
- 衰病:身体虚弱和生病。
- 行健:出行时的身体状态。
- 寂寥:孤独、冷清。
- 晚山:傍晚时分的山色。
- 青泼眼:青色在眼前洒落,形容青山的美丽。
- 早稻:早熟的稻子。
- 平腰:平坦的田间,形容稻田的丰盈。
- 藏僧寺:隐蔽在林中的寺庙。
- 架石桥:新修的石桥。
- 松阴:松树的阴影。
- 田舍古:古老的农舍。
- 鸣蜩:蟋蟀的鸣叫。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牥,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创作于晚年,身体愈加虚弱,但仍然保持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郊行 其二》展现了诗人潘牥在衰病之际,依然通过出行来感受自然的美好。开篇以“衰病逢行健”引入,体现了作者身体的虚弱与内心的坚韧,似乎在告诉我们,纵使身体不适,心灵依然渴望亲近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接着,诗人描绘了晚山、早稻、古寺、新桥等自然景象,展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一句“小立听鸣蜩”则彰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享受,仿佛在静静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心灵得到了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衰病逢行健”:虽然身体衰弱,但心中依然有力量。
- “归途未寂寥”:归家的路上并不感到孤单。
- “晚山青泼眼”:傍晚的山色如青色的颜料般映入眼帘。
- “早稻绿平腰”:早稻的绿意如地平线般延展。
- “林旧藏僧寺”:树林深处藏着一座古老的寺庙。
- “溪新架石桥”:溪水旁新修了一座石桥。
- “松阴田舍古”:松树荫下的农舍显得古老。
- “小立听鸣蜩”:我微微站立,静静听着蝉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泼眼”形象地表现了晚山的美丽。
- 对仗:如“林旧藏僧寺,溪新架石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意象分析:
- 晚山:象征宁静与美丽,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 早稻:象征丰收与希望,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期盼。
- 僧寺与石桥:代表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展现出诗人心中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衰病逢行健”中“行健”的意思是? A. 身体强壮
B. 出行时的状态
C. 行走的能力
D. 健康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晚山”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高耸入云的山脉
B. 黄昏时分的青翠山景
C. 直立的岩石
D. 大雨后湿滑的山坡 -
“小立听鸣蜩”中的“鸣蜩”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虫子(蝉)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春望》与《郊行 其二》相似之处在于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同之处在于《春望》更多地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而《郊行 其二》则侧重于个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是对《郊行 其二》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诗的内容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