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头客子船,尽日卧沙尾。
维楫非不具,潮弱未能跬。
秋风雪浪高,长年绝叫起。
船行莫倚柁,难得此汛水。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一位客人躺在船上,整天都在沙滩上休息。
虽然船桨齐全,但由于潮水微弱,无法前行。
秋风吹起,浪涛高涌,几乎没有人能发出叫声。
船行时不要依靠舵,难得遇到这样的潮汐水。
注释:
- 客子:指旅客,游子。
- 沙尾:沙滩的尽头,指船停靠的地方。
- 维楫:指船桨,维持航行的工具。
- 跬:形容小步,通指前行。
- 汛水:指潮汐水,适合航行的水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廷固,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豪放清新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感受,描绘了在江边静候潮水的情景,体现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航行艰难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开篇即以“江头客子船”引入,描绘了一位旅客在船上休息的情景,传达出一种闲适却又无所事事的感觉。接下来的“尽日卧沙尾”则加深了这种无所作为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旅途的漫长和无聊。
“维楫非不具,潮弱未能跬”一句,诗人用“维楫”一词强调了船只的准备齐全,但由于潮水弱小,无法前行,暗喻人生中虽有准备,但却常常受制于外部环境的限制,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秋风雪浪高,长年绝叫起”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又苍凉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境。最后一句“船行莫倚柁,难得此汛水”,更是明确指出了在这种环境下,航行的困难,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航行与人生的思考,显得深邃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头客子船”:描绘了旅客在江边的船只,设定了诗的场景。
- “尽日卧沙尾”:表现了旅客的悠闲与无所事事。
- “维楫非不具”:强调虽然准备齐全,但…
- “潮弱未能跬”:表明潮水不足以让船前行。
- “秋风雪浪高”:描绘了秋天的风浪,增添了诗的氛围。
- “长年绝叫起”:暗示长时间的寂静与孤独。
- “船行莫倚柁”:劝告在这种环境下,不应太依赖舵。
- “难得此汛水”:突出了航行的难得与不易。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秋风雪浪高”中的“雪浪”形象生动,表现了秋季浪高的景象。
-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自然的力量,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传达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江:象征着旅途与流动的时间。
- 船:代表人生的旅程,舟行不易。
- 潮水:象征着机遇与时间的流逝。
- 秋风:暗示着时光的变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客子”指的是谁? A. 渔夫
B. 旅客
C. 商人 -
诗中提到的“维楫”指的是什么?
A. 船帆
B. 船桨
C. 船身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美
B. 人生的无奈
C.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之美,传递了悠闲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洪咨夔的诗在意境上都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但李白更多的是豪放与奔放,而洪咨夔则显得细腻而沉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