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初出成都闻哭声》

时间: 2025-01-26 00:41:19

但见城池还汉将,岂知佳丽属蛮兵。

锦江南度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但见城池还汉将,岂知佳丽属蛮兵。
锦江南度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白话文翻译:

只看到城池归还给汉族将领,怎知那些美丽的女子却被南蛮的士兵所占有。
在锦江南岸遥远的地方,听到了哀伤的哭声,满是离家在外、别国相思的声音。

注释:

  • 城池:指的是城市、城镇,这里特指汉族的城池。
  • 汉将:指的是汉族的将领。
  • 佳丽:美丽的女子。
  • 蛮兵:指的是蛮族的士兵,这里特指南蛮,暗指少数民族。
  • 锦江:位于四川省成都附近,是一条重要的河流。
  • 南度:向南渡过,指的是锦江南岸的地域。
  • 离家别国声:表达了对家乡和故国的思念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才,号青山,原籍河南,后居于四川。他的诗作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常常关注社会和民生问题,尤其对战乱和离别主题表现出深切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的战乱频繁,尤其是南蛮对汉地的侵扰。诗人通过描绘战乱中的悲伤场景,表达了对家国沦陷和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浓缩在短短的几句之中。首句“但见城池还汉将”展现了表面上的胜利,然而后一句“岂知佳丽属蛮兵”则揭示了背后的悲剧,表现了战乱带来的无奈与痛苦。诗人用“锦江南度遥闻哭”的意象,传达出深深的离愁别绪,仿佛那哭声穿越了时空,回荡在每一个受苦的人的心中。

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国家沦陷的惋惜,也有对美丽女子被俘的悲痛,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战争残酷的反思。通过对比的手法,诗人将城池的归属与佳丽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歌的悲剧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雍陶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但见城池还汉将:此句描绘了汉族将领收复城市的情景,但同时也是一种表面繁荣的假象。
  2. 岂知佳丽属蛮兵:通过反问强调了对美丽女子命运的无知与无奈,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悲惨结果。
  3. 锦江南度遥闻哭:描绘了锦江南岸传来的哀哭声,预示着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尽是离家别国声:总结了前面的情感,强调了因战争而产生的离别与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城池还汉将”与“佳丽属蛮兵”,形成鲜明的对立,加深了悲剧感。
  • 反问:使用反问增强语气,突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人性的关照。
  • 意象:如“锦江”,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代,也象征着情感上的离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战乱的深切批判和对家国沦陷的惋惜,展现了人们在历史洪流中无奈的命运与悲欢离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池:象征国家的疆域与稳定。
  • 佳丽:象征美好与纯洁,反衬出战争的残酷。
  • 哭声:象征悲伤与无奈,展现了人们的苦楚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蛮兵”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士兵?
    A. 汉族
    B. 南蛮
    C. 北方游牧民族

  2. “锦江南度遥闻哭”中“哭”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别与思乡
    C. 战争胜利

  3. 诗中用什么手法表现了对比?
    A. 拟人
    B. 对比
    C. 暗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雍陶的《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同样表达了对国家沦陷与人民苦难的关注。然而,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悲观反思,而雍陶则通过具体的个体悲剧,揭示了战乱对家庭的影响,情感上更为细腻和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