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岳麓寺道乡台》
时间: 2025-01-11 07:43:42意思解释
题岳麓寺道乡台
作者: 潘牥 〔宋代〕
原文展示:
坡仙不谪黄,黄应无雪堂。
道乡不如新,此台无道乡。
青山非其人,山灵能颉颃。
一落名胜手,境与人俱香。
悲吟倚空寂,临眺生概慷。
道乡不可作,承君不可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岳麓寺道乡台的感慨与思考。作者认为,坡仙(李白)虽被贬但仍然风华绝代,而他的名声在这里却显得平淡无奇。道乡的美景不如当下的新天地,这座台子没有真正的道乡之意。青山虽美,却不属于任何人,只有山中的灵气能与之共舞。名胜之地一落在手中,境界与人的气质都显得异常芬芳。然而在空旷寂静中悲吟,远眺之际感慨万千。道乡的理想无法实现,但我对君的情谊却永远不能忘怀。
注释:
- 坡仙: 指李白,因其号为“青莲居士”,又称“坡仙”。
- 道乡: 道教理想的境地,这里指代一种超脱世俗的理念。
- 颉颃: 指山灵在山中轻盈舞动。
- 名胜: 指美丽的风景名胜。
- 承君: 指对朋友或某位重要人物的承诺与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字子美,号懋斋,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其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岳麓寺道乡台,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理想之地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岳麓寺作为历史悠久的道教和佛教圣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岳麓寺道乡台的自然美景,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追寻和对现实的失落感。开篇提及坡仙李白,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李白的风采在这里似乎难以重现。而“道乡不如新”的表述,则直接映射出诗人对当下世界的认可,尽管与道乡的理想相去甚远,但这种“新”的存在依然值得珍惜。
“青山非其人,山灵能颉颃”展现了自然界的灵动,青山虽然无主,却蕴含着深厚的灵气,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接着“名胜手落”,诗人意识到名胜的价值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境界与人所散发的气质,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的“道乡不可作,承君不可忘”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承载着对理想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整首诗通过淡淡的忧伤与哲思,勾勒出一种深刻的道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友情与自然之美同样值得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坡仙不谪黄:提到李白被贬的故事,暗示其才华与境遇之间的矛盾。
- 黄应无雪堂:这里的“黄”可能指代李白的诗名,暗示即使名声在外,实际情境却不如人意。
- 道乡不如新:表达对新事物的认可,认为现实的美好胜过理想的道乡。
- 此台无道乡:强调台子本身并不具备道乡的特质。
- 青山非其人:青山虽美,却无人拥有,象征人对自然的渴望与无奈。
- 山灵能颉颃:山中的灵气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自然的灵动。
- 一落名胜手:名胜在手中,却无法真正感受到其内涵。
- 境与人俱香:强调内心的境界与人的气质息息相关。
- 悲吟倚空寂:在寂静中感受到孤独与忧伤。
- 临眺生概慷:远眺之际,涌起对人生的感慨。
- 道乡不可作:道乡的理想无法实现。
- 承君不可忘:对君的情感与承诺永远铭记。
修辞手法:
- 比喻: “青山非其人”,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 诗句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山灵能颉颃”,赋予自然以灵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对友情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意。
意象分析:
- 坡仙: 代表理想与追求。
- 道乡: 象征着理想境界。
- 青山: 自然与灵性的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名胜: 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坡仙”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苏轼
-
“道乡不可作”意指什么?
- A. 理想无法实现
- B. 道教的理想境地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提到的“青山非其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归属感
- B. 孤独感
- C. 对自然的敬仰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 同样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但更为豪放。
- 王维《鹿柴》: 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歌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分析与评论
- 《岳麓山志》 - 岳麓山的历史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