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雨窗同杜茶村即席奉赠,用范文正公韵》
时间: 2025-01-11 10:0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雨窗同杜茶村即席奉赠,用范文正公韵
作者: 钱肃润 〔明代〕
举目山河曾否异,风狂雨骤夫何意?
报道卧龙眠欲起。深泽裹,若逢三顾门毋闭。
家在隆中相近里,石头一望无归计。
终夜唤天还蹋地。浑不寐,直须信到方收泪。
白话文翻译:
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山河,难道曾有何异样?
狂风暴雨之中,谁又能理解此时的心情?
听说卧龙(诸葛亮)将要苏醒。若能再次遇到他,三次拜访的门请不要关闭。
我的家在隆中附近,望向那石头,心中无归处。
整夜呼唤苍天,脚踏大地,无法入睡,只能等着信的到来,才能收起泪水。
注释:
- 举目:指抬头看,目光远望。
- 山河:指自然景观,山川河流,常用以表达人生的壮阔。
- 卧龙:指诸葛亮,因其隐居于隆中,故有此称。
- 三顾门:典故出自《三国演义》,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表现其诚心。
- 隆中:指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历史上是其谋划大计之处。
- 石头一望无归计:意指站在石头上望去,心中无归属、无计可施。
典故解析:
卧龙: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被称为卧龙,意指其深厚的智慧和潜在的才能。
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拜访其住所,展现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肃润,明代诗人,擅长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雨中,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局势的思考以及对诸葛亮的敬仰,可能在于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及其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举目山河曾否异”引入,表达了对山河变化的深思,蕴含着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困惑。接着以“风狂雨骤夫何意”来展现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狂风骤雨象征着外界的压力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诗中提到的“卧龙眠欲起”,通过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引入,增强了诗的情感厚度。诗人渴望再见卧龙,表明对英雄人物的渴求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期待能有能人出山来挽救时局。同时,“深泽裹,若逢三顾门毋闭”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渴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可谓沉重而又带有一丝希望,最后以“浑不寐,直须信到方收泪”收尾,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无法入睡的忧虑,暗示着信念的重要性。总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举目山河曾否异:抬头望去,山河是否有过变化?
- 风狂雨骤夫何意:狂风暴雨的天气,意味着什么呢?
- 报道卧龙眠欲起:听说卧龙(诸葛亮)要苏醒了。
- 深泽裹,若逢三顾门毋闭:在深泽中,若能见到他,请别关门。
- 家在隆中相近里:我家在隆中附近。
- 石头一望无归计:望向石头,心中无归处,感到迷惘。
- 终夜唤天还蹋地:整夜呼唤天,脚踏大地,无法安眠。
- 浑不寐,直须信到方收泪:整夜无法入睡,等信到来才可收起泪水。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狂雨骤”比喻社会动荡。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情,表达内心的感受。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思考,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意象分析:
- 山河:象征着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
- 卧龙:代表着智慧与才能,寄托了对英雄的向往。
- 狂风暴雨:象征着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 石头:象征着坚固与无归属感,反映出诗人的迷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绘
- B. 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 D. 对生活琐事的思考
-
“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刘备
- D. 孙权
-
诗中提到的“三顾”典故是指什么?
- A. 三次出征
- B. 三次拜访诸葛亮
- C. 三次与敌对
- D. 三次隐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渔家傲》与《春江花月夜》:两者均通过自然描写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政治与历史的忧虑,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诗经》
通过这些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