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题金治文秋林诗思图,和陈伯驺韵》
时间: 2025-01-11 09:52: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水盈盈,几回望海流川曲。谁道是臣之居也,非舟非屋?之子在焉呼不出,人遐尚喜音毋玉。待书成万卷映缥缃,登芸局。何必种,王猷竹?何必采,陶潜菊?但枫林欇欇,声和琴筑。醉后厌寻槐穴蚁,梦来懒覆蕉湟鹿。任悠游,永日以忘年,唯君独。
白话文翻译
秋水波光粼粼,回头几次望向那海流和山川的曲折。谁说这是我的居所呢?既不是船也不是房。那里有一个人,却叫不出声,远方的人们还是高兴于那声音,哪怕是玉石之声。等待书卷写成万卷,映照在青色的纸上,攀登到那高阁。何必去种植王猷的竹子?何必去采摘陶潜的菊花?只需任凭那枫林摇曳,声声和着琴声而筑。醉后厌倦寻找蚁穴,梦中懒于覆盖蕉田与鹿群。任你悠游,整日忘却年华,唯有你独自在此。
注释
- 盈盈: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海流川曲:指海洋与河流的曲折景象。
- 之子:这里指代某个特定的人。
- 音毋玉:音声不及玉石那样美好。
- 缥缃:指青色的纸。
- 王猷竹:王猷,指王维,著名诗人,竹子象征清高。
- 陶潜菊:陶潜,指陶渊明,著名诗人,菊花象征淡泊明志。
- 枫林欇欇:形容枫林繁茂的样子。
- 醉后厌寻:醉酒之后不再想寻觅。
- 蕉湟鹿:蕉田与鹿群,象征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肃润(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才和高雅的情趣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常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满江红》创作于金治文的《秋林诗思图》后,反映了诗人对秋日自然景象的感悟和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满江红》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日的深刻感受。诗中“秋水盈盈”的意象,与其后的“望海流川曲”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感知。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秋水的美丽,还表达了对生活的哲思。
“何必种,王猷竹?何必采,陶潜菊?”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王维与陶渊明都是隐逸诗人的代表,他们的竹和菊象征着高洁与清逸。诗人以此表明,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不在于追求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心灵的宁静。
最后几句“任悠游,永日以忘年,唯君独”,则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在悠闲的日子中,忘却岁月的流逝,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水盈盈:描绘秋天的水波,给人以清新之感。
- 几回望海流川曲:诗人多次回望,流露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眷恋。
- 谁道是臣之居也,非舟非屋?:反问句,表达对自我居所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归属感。
- 之子在焉呼不出:暗示某种孤独感。
- 待书成万卷映缥缃:期待自己的文学成就。
- 何必种,王猷竹?:不追求名利,表现出洒脱。
- 但枫林欇欇,声和琴筑:描绘自然与音乐的和谐美。
- 醉后厌寻槐穴蚁:醉酒后对琐事的厌倦,追求精神自由。
- 任悠游,永日以忘年,唯君独:表现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内心情感。
- 对仗:如“何必种,王猷竹?何必采,陶潜菊?”形成对称,增强音韵美。
- 拟人:让自然景象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悠闲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宁静、清新。
- 枫林:代表丰收与美好。
- 王猷竹、陶潜菊:象征隐逸与高洁。
- 琴声:象征艺术与情感的融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水盈盈”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 A. 春天的花朵
- B. 秋天的水波
- C. 冬天的雪景
-
“何必种,王猷竹?”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渴望名利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陶潜菊”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高洁
- C. 财富
答案
- B. 秋天的水波
- C. 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B. 高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钱肃润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但钱肃润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陶渊明则更注重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自然与人文:古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