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䓇䓇东伐,悠悠远征。泛舟万艘,屯卫千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征的场景,战士们在远方征战,水面上泛起了成千上万的战舟,营地也搭建得如同千军万马般壮观。
注释:
- 䓇䓇: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表示生机勃勃。
- 东伐:指向东方征讨,通常指军事行动。
- 悠悠:形容远行的状态,时间悠长,路途遥远。
- 泛舟:乘船出征,形象地表现出水上作战的场景。
- 屯卫:安营驻守,建造军营以便防守。
典故解析:
“东伐”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常指对东部敌国的出征,反映了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军事活动。古代士人常用此类场景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髦(192-240年),字子桓,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室后裔,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重视。他的诗歌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风格清新而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三国时期,正值战乱频仍之时。曹髦身处这样的历史背景,不免受到国家动荡的影响,他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宏大的军事场景,展现出一种壮丽而悲壮的气氛。诗中“䓇䓇东伐”开篇便设定了一个生机勃勃却又充满战意的场景,暗示着虽然草木丰茂,但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国家。接着“悠悠远征”表达了征途的漫长与艰辛,仿佛在诉说着战士们在征途中的苦乐与坚持。
“泛舟万艘”形象地展示了大规模出征的壮观景象,成千上万的战船在水面上划过,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画面。这不仅是军事行动的体现,也象征着国家力量的强盛。而“屯卫千营”则进一步强调了军队的规模和防御的必要,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对安全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草木的生机与战争的严酷,展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人们的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䓇䓇东伐: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景象,虽然是出征,却也蕴含着生机。
- 悠悠远征:强调了征程的遥远与艰难,表现出对士兵们辛劳的同情。
- 泛舟万艘:展示出出征的浩大声势,体现出国家的力量。
- 屯卫千营:暗示出战斗的严峻,营地的建立是为了抵御敌人,体现出对安全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万艘”“千营”用夸大的手法强调出征的规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关怀,透过壮丽的战争画面,反映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无奈。
意象分析:
- 东伐:象征着对敌的决心和勇气。
- 泛舟:代表着行动和冒险,隐喻着探索与斗争。
- 屯卫:象征着防御与安全,反映出战争中的无奈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伐”是指什么? A. 向西征讨
B. 向南出征
C. 向东征讨
D. 向北出征 -
“泛舟万艘”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小规模出征
B. 坚守不出
C. 大规模出征
D. 退兵 -
诗中提到的“屯卫”主要是为了什么? A. 拓疆
B. 进攻
C. 防守
D. 训练士兵
答案:
- C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白马篇》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曹髦的诗更侧重于描绘出征的壮观场面,而《出塞》则更强调边塞的孤寂和士兵的思乡之情,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魏晋诗歌选》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