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题徐用王躬耕图,和余广霞韵,是岁值大水》
时间: 2025-01-11 09:49: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题徐用王躬耕图,和余广霞韵,是岁值大水
作者: 钱肃润 〔明代〕
拍浪天浮,柴门外江涛新涨。
经水道平添数尺,幸而无恙。
荷锸也须耕月下,带经却惯锄云上。
看载筐及筥自南来,伊谁饷?
瞻绿野,清波漾。
樵父泣,渔翁唱。
羡庞妻作黍,陶公成酿。
曳索有时还著屩,挂钱无事将携杖。
问徐孺稼穑近如何?
图难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江水上涨的场景,柴门外的江涛涌动,水位上涨了数尺,庆幸的是一切安好。月下的耕作需要工具,习惯了在云上耕地的农夫们仍在忙碌。南方漂来的筐和筥中装着什么呢?看着绿野,清波荡漾,樵夫在悲泣,渔翁在高歌。羡慕庞氏的妻子能做黍米饭,陶渊明的酒酿也成了美味。偶尔拉着绳索的时侯还穿着草鞋,无事时则携杖游荡。问徐孺(徐用王)的农作情况如何?图中难以表现。
注释
- 拍浪:拍打波浪的声音,形容江水的激荡。
- 柴门:木柴的门,象征乡村生活。
- 经水道:指水流经过的地方。
- 荷锸:提着锄头,准备耕作的样子。
- 筐及筥:筐和竹筐,装载物品的器具。
- 徐孺:指徐用王,古代著名的农民,象征勤劳务农的人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肃润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描绘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于民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大水之年,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灾害中人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农田丰收的期待。
诗歌鉴赏
《满江红·题徐用王躬耕图》的诗歌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灾害中的坚韧态度。开篇的“拍浪天浮”展现了洪水的汹涌与威严,接着以“经水道平添数尺”形象地描绘了水位的上涨,衬托出人们在这场洪水中的无奈与庆幸。诗中,农民在月下辛勤耕作,体现出大自然与人类劳动的互动关系。
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仍然努力生活的精神。在“羡庞妻作黍,陶公成酿”的描写中,诗人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朴实的美感。同时,“问徐孺稼穑近如何?”更是点出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怀,呼应了前面的描写,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拍浪天浮:描绘了江水拍打岸边的情景,气氛紧张。
- 柴门外江涛新涨:强调水位上涨对乡村生活的影响。
- 经水道平添数尺,幸而无恙:尽管水位上涨,但人们的生活依然安好,体现出一种乐观。
- 荷锸也须耕月下: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依然在夜晚耕作,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 看载筐及筥自南来,伊谁饷?:南方漂来的筐中装着什么,暗示人们的互助精神。
- 瞻绿野,清波漾:描绘了绿色田野与水波荡漾的美景,带来一丝安宁。
- 樵父泣,渔翁唱:对比樵夫的悲伤与渔翁的唱歌,展现生活的多样性。
- 羡庞妻作黍,陶公成酿:羡慕他人的丰收与美好生活。
- 曳索有时还著屩,挂钱无事将携杖:描绘闲暇生活的恬淡。
- 问徐孺稼穑近如何?图难状:结尾处的提问引发对农田丰收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樵父泣,渔翁唱”,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洪水与人们的生活进行对比,反映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 拟人:水波荡漾,仿佛在诉说人们的故事。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大水为背景,表现出人们在自然灾害中的坚韧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情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涛:象征自然力量的无情与威严。
- 月下耕作:代表勤劳与希望。
- 绿野:象征着生命与丰收的美好愿景。
- 筐及筥:体现人们互助的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拍浪天浮”所描绘的情景是?
- A. 风平浪静
- B. 江水汹涌
- C. 月光明亮
-
诗人羡慕的对象是谁?
- A. 樵父
- B. 渔翁
- C. 庞妻
-
诗的最后一句提问的是关于什么?
- A. 渔获
- B. 农作情况
- C. 自然灾害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活的诗作,情感深远。
- 《静夜思》(李白):通过夜晚的静谧表现乡愁,意境悠远。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与本诗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于情感的抒发,而《满江红》则关注于人们在自然灾害中的坚韧与希望。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