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时间: 2025-02-04 15:35:10

如山似岳起烟云,争柰根资故未纯。

整顿乾坤成万类,要还林下洗心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山似岳起烟云,争柰根资故未纯。整顿乾坤成万类,要还林下洗心人。

白话文翻译

如同高山和大岳升起了烟云,争论着为何根基的资质仍不纯正。整顿宇宙万物,使其具备新的秩序,归还于林下的洗心之人。

注释

  • 如山似岳:形容气势宏伟的山岳,表示景象的壮丽。
  • 争柰:争论、争执,柰字在此多用于表意。
  • 根资:根基和资质,这里指的是事物的本源和基础。
  • 未纯:尚未达到纯净的状态。
  • 整顿乾坤:整饬宇宙万物,意指对世界进行重新的整合和安排。
  • 林下洗心人:指那些在林中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宁静的人。

典故解析

“洗心”可以看作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强调内心的修养与清净。诗中隐含了对自然和人的哲学思考,表现出一种道德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宇宙自然的思考与人文关怀,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乙巳年,时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夜坐书写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忧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诗中展现了一幅山水交融的画面,借助烟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飘渺而又深邃的氛围。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山”和“岳”,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人类心境的纷扰,令人联想到那个时代人们对根本问题的思考。作者通过“整顿乾坤”这一表述,体现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希望能重整万物的秩序,恢复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要还林下洗心人”则是对理想人格的渴望,强调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归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人心的复杂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份淡淡的忧愁与思考,具有极强的哲学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如山似岳起烟云:描绘了宏伟的山岳与升腾的烟云,展现自然的壮丽。
  2. 争柰根资故未纯:这里提到的争论,表现了对自然与人性间关系的思考,质疑其根基是否坚实。
  3. 整顿乾坤成万类: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重新整合的理想,希望世界能够和谐有序。
  4. 要还林下洗心人:最终回归到追求内心宁静的人,强调自我修养与内心的纯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状态相结合,增添了诗的深度。
  • 对仗:如“整顿乾坤”与“洗心人”的对比,形成鲜明的意象。
  • 象征:山与林下的“洗心人”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哲学性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岳: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烟云:代表着变幻不定的世事与人心。
  • 洗心人: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与修养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洗心人”指的是什么?

    • A. 喜欢旅游的人
    • B. 追求内心宁静的人
    • C. 生活富裕的人
  2. “整顿乾坤”是指什么?

    • A. 修整自然
    • B. 改善社会秩序
    • C. 造山填海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普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同样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哲思,二者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王维更倾向于对自然的沉浸与享受,而陈普则更强调理想与修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