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秦皇》

时间: 2025-01-27 03:33:10

江神返璧事何新,海若湘君亦伐秦。

一炬东来烧不了,更劳墓上牧羊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神返璧事何新,海若湘君亦伐秦。一炬东来烧不了,更劳墓上牧羊人。

白话文翻译:

江神所返的璧玉,何以依然显得新鲜?就如同海中湘君(屈原)也在攻击秦国。一把火从东边来,却无法烧尽那些过往的事情,最后只让墓上的牧羊人更加劳累。

注释:

  • 江神:指江神的传说,江神可能是指水神或某种与水有关的神灵。
  • 返璧:璧,古代的一种圆形玉器,返璧即归还璧玉的故事。
  • 湘君:指屈原,楚国的诗人,因对国家的忧虑与不满而投江自尽。
  • 伐秦:攻击秦国,暗指对秦国的反抗或批评。
  • 一炬:一把火。
  • 东来:指从东方而来的火。
  • 更劳墓上牧羊人:暗指即使历史的伤痛无法消灭,但仍需有人承担责任,继续生活。

典故解析:

  • 江神与璧玉:古代神话中,江神常常与水和宝物有关,璧玉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 湘君(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愤怒与悲伤代表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了士人的悲壮情怀。
  • 伐秦:历史上秦国的暴政和统一战争引起了各国的反抗,诗中隐喻了对秦的批判。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风格清新,常以历史为题材,关注社会时事与人情冷暖。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之时,借古讽今,表达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浓缩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情感交织。开篇提到的“江神返璧”勾勒出一种神秘而又古老的氛围,仿佛在询问历史的教训为何依然鲜活,似乎在质问:历史的悲剧是否真的会重演?接着引入湘君屈原的形象,将个人的悲情与历史的沉痛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

“一炬东来烧不了”的意象尤其引人深思,火焰象征着激情与愤慨,但又无法消弭历史的沉重,反而加重了后人对过往的负担。最后一句“更劳墓上牧羊人”,则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责任,无论是对国家的忧虑还是对历史的反思,最终都需要有人去承担与默默耕耘。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张力,在内容上也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敬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神返璧事何新”:江神归还璧玉的故事,依旧是古老的传说,寓意着历史的循环。
    • “海若湘君亦伐秦”:湘君即屈原,他为楚国的苦难而自尽,诗人借此表达对秦国的强权的控诉。
    • “一炬东来烧不了”:尽管有怒火燃烧,但历史的教训无法被遗忘。
    • “更劳墓上牧羊人”:最终的责任与负担仍然在后人身上,象征着对历史的承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神与璧玉的故事比作历史的教训,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有助于增强诗的韵律美。
    • 拟人:赋予历史以生命,暗示历史的回响在当下仍在继续。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反思与警示,表达了对过去的痛苦记忆的认知,以及对后人责任的强调。

意象分析:

  • 江神:象征着历史与神秘的力量。
  • 璧玉:象征着美好与真理,历史中的教训。
  • 湘君:象征着忠诚与牺牲,反映了士人的悲情。
  • 一炬:象征着愤怒与斗争,但又暗示着无力感。
  • 牧羊人:象征着对历史承载的无奈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神返璧”中的“江神”指的是哪个神灵?

    • A. 水神
    • B. 风神
    • C. 雷神
    • D. 火神
  2. “湘君”在诗中代表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陶渊明
  3. “一炬东来烧不了”中的“一炬”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愤怒
    • C. 悲伤
    • D. 快乐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陈普的《咏史上·秦皇》和杜甫的《兵车行》,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沉重思考与对人民苦难的关注,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哲理反思,而后者则强调社会的现实苦痛。

参考资料:

  • 《宋诗精华》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