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倪宽》

时间: 2025-01-27 04:05:01

亲媚张汤似谒居,阿谀天子过相如。

汉儒个个公孙子,不坠遗经一仲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亲媚张汤似谒居,
阿谀天子过相如。
汉儒个个公孙子,不坠遗经一仲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汉代士人的风气与官场的腐败。诗人以张汤和相如为例,表达了对那些迎合权贵、谄媚天子的人的不满,同时指出汉代儒生都像公孙弘那样,固执地坚守经典,未能传承仲舒的学识。

注释

字词注释:

  • 亲媚:迎合、讨好。
  • 谒居:谒见、拜访,指向权贵低头。
  • 阿谀:奉承、谄媚。
  • 天子:指皇帝。
  • 公孙子:公孙弘,汉代著名的儒生。
  • 仲舒:指汉代的著名儒学家嵇康,代表着传统儒学的高峰。

典故解析:

  • 张汤:西汉时权臣,以谄媚手段获得权力。
  • 相如:司马相如,汉代著名的文人,才华横溢。
  • 公孙弘:汉代著名的儒生,因其学识和影响力而著称。
  • 仲舒:汉代的著名儒学家,他的学说被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对社会现象有深刻的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汉代儒生的评价,反映了对当时士人风气的批判与反思,揭示了对权贵的迎合和对经典的固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士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开头两句以“亲媚张汤似谒居,阿谀天子过相如”揭示了那些迎合权贵的士人,借用历史人物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这种谄媚的可耻。张汤和相如都是历史上知名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对比,表现了士人应有的气节与追求。接着,诗歌转向对汉儒的评价,指出他们虽然名声在外,却如公孙子般固守传统,未能发扬光大,反映出一种对儒家文化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意象鲜明,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对比、典故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突出了主题。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展现了陈普对文化传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亲媚张汤似谒居:指那些为了得到权力和地位而迎合、谄媚张汤的人,表现了一种低下的姿态。
  • 阿谀天子过相如:形容他们对皇帝的奉承已经超过了才子相如的程度,显示出对权力的盲目追随。
  • 汉儒个个公孙子:说汉代的儒生都像公孙弘,固执己见。
  • 不坠遗经一仲舒:他们未能传承仲舒的学识,反而在经典中迷失了方向。

修辞手法:

  • 对比:张汤与相如的对比,突显出士人的谄媚与应有的才华。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来增强诗意,使其更具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时士人风气的反思与批判,强调了对权力的迎合与对文化的固守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张汤:权力与谄媚的象征。
  • 相如:才华与理想的象征。
  • 公孙子:固守传统与缺乏创新的象征。
  • 仲舒:理想儒学的代表,象征着学术的高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汤”主要代表了什么样的形象?
    A. 有才华的文人
    B. 谄媚权贵的人
    C. 反抗压迫的士人

  2. 诗中提到的“仲舒”象征着什么?
    A. 传统的儒学
    B. 迎合权贵
    C. 社会动乱

  3.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权力的赞美
    B. 对士人风气的批判
    C. 对历史的简单描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史》系列诗作,特别是其他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描写。
  •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同样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豪放与追求,而陈普则关注士人的谄媚与文化的传承,展现出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与价值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 《陈普的生平与诗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