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程伯禹赠宗室赵朝请》
时间: 2025-01-27 04:05: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程伯禹赠宗室赵朝请
作者: 叶梦得
人物相望不并时,使君水鉴有真知。
未论理窟倾三语,只斗诗坛自一奇。
扰扰干戈犹战伐,纷纷簿领更喧卑。
应须便作高轩过,好德何人佐我仪。
白话文翻译:
人们在不同的时空中相望,而您如同水面上的明镜,洞察了真实的事物。
不必讨论那三句理性的言辞,只在诗坛上独树一帜。
纷乱的战斗仍在进行,喧嚣的官场更显低沉。
我应该乘坐高轩前去,求得美德,何人来辅助我呢?
注释:
- 人物相望不并时:人们在不同的时代中相互望着,无法相聚。
- 水鉴有真知:比喻作者的朋友如同明镜,能够看清事物的真相。
- 理窟:理性的道理,指的是理论或观点。
- 斗诗坛自一奇: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强调自己的独特性。
- 扰扰干戈:指战乱状态,形容社会动荡不安。
- 喧卑:喧嚣而低沉,形容官场的混乱。
典故解析:
- 高轩:古代豪华的车马,象征着地位和风光。
- 水鉴:象征明辨是非的能力,借用古代文人对水的比喻。
- 斗诗坛:指的是文人之间的诗歌较量,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年-1135年),字景阳,号思冲,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以博学著称,尤其在诗词方面有较高造诣,作品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创作,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动荡与文人之间的竞争,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开篇即以“人物相望不并时”引出主题,强调人与人之间时空的隔阂,随即转入对朋友的颂扬,表明其智识的深邃和观察力的敏锐。诗中提到的“水鉴”不仅是对朋友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接着,诗人又以“未论理窟倾三语”,暗示对空洞理论的不屑,强调自身在诗坛的独特性,表明了他对诗歌艺术的重视。在“扰扰干戈犹战伐,纷纷簿领更喧卑”中,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忧虑跃然纸上,揭示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复杂局势。
最后,诗人以“应须便作高轩过”结束,表现出一种向往与追求,渴望通过“高轩”来追求美德与理想。这不仅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物相望不并时:人们在不同的时代中相互望着,无法相聚。
- 使君水鉴有真知:朋友如明镜,能洞察事物的真实。
- 未论理窟倾三语:不必讨论空洞的理论。
- 只斗诗坛自一奇:强调自身独特的诗歌才华。
- 扰扰干戈犹战伐:社会动荡不安,战斗仍在继续。
- 纷纷簿领更喧卑:官场混乱,喧嚣而低沉。
- 应须便作高轩过:需要乘坐高轩,追求理想。
- 好德何人佐我仪:希望有谁来帮助我实现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比作明镜,强调其洞察力。
- 对仗:如“扰扰干戈”和“纷纷簿领”,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用对立的意象表达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以及对真理的渴望,展现了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鉴:象征明智与真实。
- 高轩:象征理想与追求。
- 干戈:象征动荡与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叶梦得的生平年代是?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诗中提到的“水鉴”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明智与真实
- C. 权力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爱情
- B. 追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C. 自然景色
答案:
- B. 宋代
- B. 明智与真实
- B. 追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安石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叶梦得的作品:两者均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但王安石更注重政治和社会责任,叶梦得则更关注文人的自我价值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