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蜀先主》

时间: 2025-02-04 15:46:37

袁涣当年死亦甘,云长平昔竟何贪。

刘巴项领刚如铁,也用随群拜武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袁涣当年死亦甘,云长平昔竟何贪。
刘巴项领刚如铁,也用随群拜武担。

白话文翻译:

袁涣当年死得心甘情愿,关云长昔日为何会贪求权位?
刘巴、项领的志向刚硬如铁,却也只能随大流来拜武担任。

注释:

  • 袁涣:历史人物,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名将,死于曹操的围攻。
  • 云长:指关羽,字云长,蜀汉名将,因忠义而闻名。
  • 刘巴:蜀汉名将,有智谋,善于用兵。
  • 项领:可能指项羽,楚汉争霸的著名将领。
  • 随群拜武担:表示随大流,依附权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咏史、抒怀见长,风格典雅,常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动荡的三国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思考,尤其是对忠义与权力之间关系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忠义与贪婪之间的对立。诗中提到的袁涣、关云长、刘巴、项领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陈普借用他们的事迹,引发对忠诚与权力欲的深思。袁涣的死是出于对理想的坚持,而关羽的贪求则让人反思忠义的背离。刘巴与项领尽管志向刚硬,却最终只能随波逐流,反映出在权力面前,个人理想的渺小与无奈。这种对历史人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感慨,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与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袁涣当年死亦甘:指袁涣为理想而死,表现出其忠心与无怨无悔。
  • 云长平昔竟何贪:关羽昔日的忠义,与后来的贪求形成对比,引发对其行为的质疑。
  • 刘巴项领刚如铁:赞扬刘巴和项领的坚定意志,表现出他们的豪情壮志。
  • 也用随群拜武担:即使是有志之士,最终也不得不迎合权力,表达出对于权力的无奈和屈从。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袁涣与关羽的对比,展现了忠义与权力之间的张力。
  • 比喻:用“刚如铁”形容刘巴和项领的意志,增强了他们形象的坚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历史人物的忠义与人性中的贪欲,揭示了在权力和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体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忠义:代表高尚的理想与信念。
  • 贪欲:象征对权力与地位的追求。
  • 权力:反映了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袁涣为何而死? A. 为权力
    B. 为理想
    C. 为财富
    D. 为名声

  2. 关云长在诗中被认为是什么? A. 忠义之士
    B. 贪婪之人
    C. 无能之辈
    D. 先知

  3. 刘巴和项领的志向如何? A. 随波逐流
    B. 刚如铁
    C. 贪图享乐
    D. 不理世事

答案: 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
  • 李白《侠客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对比,陈普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评析,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