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归田作)》
时间: 2025-02-04 16:1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归田作)
作者: 赵必{王象} 〔宋代〕
看做官来,只似儿时,掷选官图。
如琼崖儋岸,浑么便去,翰林给舍,喝采曾除。
都一掷间,许多般样,输了还赢赢了输。
回头看,这浮云富贵,到底花虚。
吾生谁毁谁誉。
任荆棘丛丛满仕途。
叹塞翁失马,祸也福也,蕉间得鹿,真欤梦欤。
何怨何尤,自歌自笑,天要吾侪更读书。
归去也,向竹松深处,结个茅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做官与归隐之间的思考。作者回忆起自己如同孩童般的简单心态,认为做官就像掷骰子一样,结果难以把握。就像在琼崖和儋岸之间游走,官职的获得与失去似乎全在一瞬之间。回望人生,浮云般的富贵终究是虚幻的,谁又能真正决定一个人的荣辱呢?在荆棘丛生的官场中,叹息塞翁失马的道理,祸福未必可以预料。自我安慰,吟唱自乐,最终决定回归田园,隐居在竹松深处,建立一个茅草屋。
注释
- 掷选官图:比喻选择官职,像掷骰子一样,结果不定。
- 琼崖儋岸:指遥远的地方,象征理想和追求。
- 翰林:指翰林院,古代皇帝的文人机构。
-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比喻祸福难以预料。
- 蕉间得鹿:指在竹子和蕉树之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象征生活中的意外之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必{王象},字子文,号澄之,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清丽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对官场失望之时,反映了他对仕途的无奈与归隐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沁园春(归田作)》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诗,作者通过对官场生活的回顾,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诗中运用了“浮云富贵”这一意象,寓意名利如同浮云般虚无,虚幻的荣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诗人在反思自己的经历时,意识到生死荣辱并非他人可以决定,强调了个人内心的独立与自由。
在表达归隐的愿望时,诗人提到“向竹松深处,结个茅庐”,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这种对自然的渴望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逃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做官来,只似儿时,掷选官图。
- 回忆做官的经历,像儿时玩耍一样简单,选择官职如同掷骰子,不可预测。
-
如琼崖儋岸,浑么便去,翰林给舍,喝采曾除。
- 比喻官场的遥远与不确定性,翰林院的辉煌成就也不过是一时的欢呼。
-
都一掷间,许多般样,输了还赢赢了输。
- 官场的得失在一瞬之间,人生如同赌博,结果难以掌控。
-
回头看,这浮云富贵,到底花虚。
- 回首往事,浮云般的荣华富贵终究是虚幻,无法持久。
-
吾生谁毁谁誉。
- 个人的生死荣辱,谁能真正决定呢?
-
任荆棘丛丛满仕途。
- 尽管官场荆棘密布,依然要面对复杂的现实。
-
叹塞翁失马,祸也福也,蕉间得鹿,真欤梦欤。
- 以塞翁失马的故事为例,祸福难以预料,生活中处处有意外的惊喜。
-
何怨何尤,自歌自笑,天要吾侪更读书。
- 不必怨恨什么,自己欢歌笑语,命运使然,唯有读书自强。
-
归去也,向竹松深处,结个茅庐。
- 最终选择归隐,向大自然深处建立一个简单的住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做官比作掷骰子,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
- 对仗:如“祸也福也”,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强调了人生经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名利的反思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强调个人内心的独立与自由,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虚幻的荣华富贵。
- 荆棘:象征官场的艰难困苦。
- 竹松深处:象征自然与宁静的归宿。
- 茅庐:象征简单质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掷选官图”的意思是?
- A) 选择官职像掷骰子一样
- B) 选择官职很简单
- C) 选择官职需要运气
- D) 以上皆是
-
“浮云富贵”主要象征什么意思?
- A) 财富的稳定
- B) 荣华富贵的虚幻
- C) 自然的美好
- D) 生命的短暂
-
诗人最终选择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 A) 继续做官
- B) 归隐山林
- C) 游历四方
- D) 追求名利
答案
- D) 以上皆是
- B) 荣华富贵的虚幻
- B) 归隐山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饮酒》:陶渊明
- 《山居秋暝》:王维
诗词对比
《归园田居》与《沁园春(归田作)》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诗更加直接地描绘了田园的宁静与美好,而赵必{王象}则通过对官场的回顾与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渴望。两者均体现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