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诗》

时间: 2025-04-28 02:28:36

寂寥寻静室。

蒙密就山斋。

滴沥泉浇路。

穹窿石卧阶。

浅槎全不动。

盘根唯半埋。

圆珠坠晚菊。

细火落空槐。

直置风云惨。

弥怜心事乖。

意思解释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一个寂静的山间小屋,我寻找宁静的环境。泉水滴落,淋湿了小路,石阶上静卧着高耸的山石。小船在水面上静止不动,树根只埋了一半。傍晚的菊花上,圆润的露珠悄然滑落,细小的火光在空中的槐树上轻轻闪烁。面对风云变幻,我的心情显得怅惘而孤独。

注释:

  • 寂寥:形容环境的冷清与孤寂。
  • 静室:指安静的房间,寓意内心的宁静。
  • 滴沥:形容细小的水滴声。
  • 穹窿:形容高耸的山石或天际。
  • :指小船。
  • 圆珠:形容露珠的圆润。
  • 晚菊:指晚秋时节的菊花,象征孤独和淡泊。
  • 细火:指微弱的火光,传达孤独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号敬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山斋诗》创作于庾信隐居于山中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孤独感。在动荡的南北朝时期,诗人选择隐居,远离纷扰的政事,以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诗歌鉴赏:

《山斋诗》通过描绘山间小屋的宁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平和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寂寥寻静室”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接下来的描写如“滴沥泉浇路”,“穹窿石卧阶”,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色,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的意象层层递进,从小路到石阶,再到小船与菊花,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特别是在“圆珠坠晚菊”与“细火落空槐”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的微妙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他孤独的心境。

整首诗的最后一句“直置风云惨。弥怜心事乖”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面对自然的壮丽与时光的无情,内心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愁苦与思虑。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显深邃,令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不禁感受到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寥寻静室: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在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2. 蒙密就山斋:以“蒙密”形容环境的宁静,强调隐居生活。
  3. 滴沥泉浇路:泉水滴落,给小路带来清凉,体现自然的生机。
  4. 穹窿石卧阶:高耸的山石静静卧在台阶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5. 浅槎全不动:小船在水面上静止,象征内心的安宁。
  6. 盘根唯半埋:树根盘曲,只有一部分埋在土里,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力量。
  7. 圆珠坠晚菊:傍晚的露珠在菊花上滑落,传达出孤独与淡泊的情感。
  8. 细火落空槐:微弱的火光在空中的槐树上闪烁,象征生命的脆弱。
  9. 直置风云惨:无情的风云变幻,突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
  10. 弥怜心事乖:对内心情感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圆珠”比喻露珠,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滴沥”、“坠”等动词赋予自然物以生命。
  • 对仗:整句结构工整,如“滴沥泉浇路,穹窿石卧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的追求及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斋:象征隐居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泉水:代表生命与活力,体现出自然的美好。
  • 菊花:象征孤独与清高,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火光:象征生命的微弱与脆弱,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斋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庾信 D) 王维

  2. 诗中的“滴沥泉浇路”意指: A) 雨水滴落 B) 泉水滋润小路 C) 瀑布倾泻 D) 河流奔涌

  3. 诗中“圆珠坠晚菊”用来表现: A) 生命的繁盛 B) 孤独与淡泊 C) 春天的生机 D) 风的狂野

答案:

  1. C) 庾信
  2. B) 泉水滋润小路
  3. B) 孤独与淡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山斋诗》同样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孤独的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加强调酒的豪放与洒脱,而庾信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与内心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南北朝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