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诗》
时间: 2025-04-28 01:48: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诗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春余足光景。赵李旧经过。
上林柳腰细。新丰酒径多。
小船行钓鲤。新盘待摘荷。
兰皋徒税驾。何处有凌波。
白话文翻译:
春天快要结束,阳光依然明媚,往日的赵李二家依旧经过这里。
上林苑的柳条细长,丰盛的美酒在小路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小船在水中游弋,钓鱼的人期待着鲤鱼上钩;新盘子中等待着采摘的荷花。
兰皋的水边无法驾舟而行,哪里能看到那凌波微步的倩影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余: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 赵李:指赵家和李家,可能是指他们的渔舟往来。
- 上林:指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 柳腰细:形容柳树的柔美细长的枝条。
- 新丰酒径:新丰指美酒,酒径指通往酒的路径。
- 兰皋:指兰花生长的水边,景色宜人之地。
- 凌波:指水面上的轻盈步态,形容女子行走的姿态。
典故解析: “上林苑”是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象征着富贵与奢华。“凌波”则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轻盈和美丽,出自《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形象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号慕宗,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擅长赋、诗,尤其以其骈文和词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风景、咏物,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庾信以诗歌记录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诗》通过描绘春末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春余足光景”便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春天的最后光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珍贵。接着,诗中提到的“赵李旧经过”,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带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描绘“上林柳腰细”的细腻景象,展现了春天的柔美和生机;而“新丰酒径多”则引入了生活的乐趣,酒香四溢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欢快的气氛。
小船钓鱼、等待荷花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悠闲的生活情景,诗人在此刻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生活的美好。然而,最后一句“何处有凌波”却又带出了一丝惆怅,似乎在追寻一份难以触及的美好。整首诗在描写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余足光景:春天的尾声依然有美丽的景色。
- 赵李旧经过:赵家和李家的人曾经常常经过这里。
- 上林柳腰细:上林苑的柳树枝条细长,柔美动人。
- 新丰酒径多:小路上有许多新丰美酒,令人陶醉。
- 小船行钓鲤:小船在水中漂流,渔人正在钓鲤鱼。
- 新盘待摘荷:新的盘子在等待采摘荷花。
- 兰皋徒税驾:在兰皋水边只能徒劳地等待。
- 何处有凌波:哪里才能看到水面上轻盈的女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人的生活比拟,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赵李旧经过”与“上林柳腰细”,对仗工整,使诗句更为和谐。
- 拟人:如“新盘待摘荷”,赋予物品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又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柳:通常象征柔美与婉约。
- 酒径:象征生活的享乐与欢愉。
- 小船:象征自由与闲适。
- 荷花:常象征纯洁与美好。
- 凌波:象征优雅与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赵李”指的是哪两家人? a) 赵家和李家
b) 王家和孙家
c) 张家和刘家 -
“上林柳腰细”中“柳”字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硬朗
b) 柔美
c) 苍劲 -
“何处有凌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 a) 赵家和李家
- b) 柔美
-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时光的感悟。
- 《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蕴含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文集》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