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临江驿(一作宿江上,一作宿溪中驿)》

时间: 2025-01-11 21:57:17

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

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

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

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临江驿
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
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
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
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

白话文翻译:

在楚地的渡口,夜深人稀,来往的客人很少。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潮水上,江面宁静,可以听到鸥鸟在飞翔。
旅途的宿处已经很远,这次出行却依然未能归家。
离家已经很久没有音信,又听见捣打寒衣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楚驿:指楚地的驿站。
  • 南渡口:指渡过江水的地方。
  • :潮水,指江水的涨落。
  • :感觉到。
  • :一种水鸟,常在江河湖泊上飞翔。
  • 寒衣:冬天的衣服,这里指捣打衣服的声音。

典故解析

  • 寒衣:在古代,捣打寒衣的声音通常意味着冬天的来临,家人为出门在外的人准备御寒衣物,反映出诗人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希声,号东皋,唐代诗人,以其情感真挚和风格多变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籍旅途中的某个夜晚,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独旅程的感慨。时代背景下,频繁的战乱和政治动荡使得许多诗人不得不远离家乡,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与当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诗歌鉴赏:

《宿临江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首联“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夜深人静,客人寥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月光映照下的潮水与飞翔的鸥鸟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然而这一切的美丽却无法掩盖诗人心中的孤独。

接下来的两句“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尽管已经远离了途中所住的驿站,但心中却依然挂念着故乡,显得旅途漫长而无尽。最后一句“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更是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长时间没有消息,让他感到更加孤独,捣寒衣的声音仿佛在提醒他,家中仍有牵挂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意象,传递出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驿南渡口:点明地点,表明诗人在楚地的渡口,暗示了地理的疏离感。
  2. 夜深来客稀:描绘了夜晚的冷清,客人稀少,增添了孤独感。
  3. 月明见潮上:月光下,潮水的动态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4. 江静觉鸥飞:宁静的江面上,鸥鸟飞翔,展现出一种自由的意象。
  5. 旅宿今已远:表达旅途的遥远,时间的流逝。
  6. 此行殊未归:尽管在路上,却未能返回,情感上的失落感。
  7. 离家久无信:长时间未能得到家乡的消息,情感的切入点。
  8. 又听捣寒衣:捣打寒衣声象征着家中的牵挂和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宁静的自然与旅途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通过“月明”、“潮上”、“鸥飞”等意象,塑造出清幽的夜晚景象,传达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乡与孤独,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切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寂寞,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明: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照亮了旅途,也引发思乡情绪。
  • 潮上: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潮起潮落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鸥飞:象征着自由和归属,鸥鸟的飞翔引发了对故乡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宿临江驿》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张籍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寒衣”指的是什么?

    • A. 夏衣
    • B. 冬衣
    • C. 春衣
    • D. 秋衣
  3. 诗中描绘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感慨
    • C. 思乡
    •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张籍的《宿临江驿》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张籍更侧重于孤独旅程的感受,而王维则通过送别表达对友人的挂念,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