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游蜀》

时间: 2025-01-11 22:47:15

行尽青山到益州,锦城楼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为到浣花溪水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客游蜀
张籍 〔唐代〕
行尽青山到益州,
锦城楼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
为到浣花溪水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行者从青山一路走到益州的情景。锦城的楼下,江水蜿蜒流淌。杜甫曾经在这里住过,而我此行正是为了浣花溪的水源。

注释:

  • 青山:指的是蜀地的山脉,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 益州:古代四川的别称,是诗人所描述的目的地。
  • 锦城:指成都,因其繁华美丽而得名“锦城”。
  • 二江:指的是流经成都的两条江河,通常是岷江和沱江。
  • 杜家:指著名诗人杜甫,说明他曾在此生活过。
  • 浣花溪:是杜甫曾经吟咏过的地方,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游蜀之际,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友人的祝福,具有浓厚的乡愁色彩。

诗歌鉴赏:

《送客游蜀》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蜀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诗的开头“行尽青山到益州”,将读者带入一幅行舟青山、奔向美丽益州的画面。这里的“青山”不仅是地理的指称,更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接着提到的“锦城楼下二江流”,则通过地名和水流的描写,展现出成都的繁华与水的灵动,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

“杜家曾向此中住”,一句提及了杜甫,突出了文学的传承与人文的积淀,诗人以此借景抒情,表现了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为到浣花溪水头”,则是对自然的向往,浣花溪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以及对美丽蜀地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征:情景交融,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尽青山到益州:行走至尽头,抵达益州,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目的地的美丽。
  2. 锦城楼下二江流:在锦城的楼下,江水流淌,描绘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
  3. 杜家曾向此中住:提及杜甫的居住经历,增添了人文气息。
  4. 为到浣花溪水头:此行的目的地是浣花溪,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山”与“益州”,“锦城”与“二江”,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青山、江水等意象象征了自然的美与历史的沉淀。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对蜀地自然美的向往,同时蕴含着对历史人文的追忆,情感基调既有温暖也有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锦城:象征繁华与文化的聚集地。
  • 二江: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杜家:承载着历史与诗人的情感牵绊。
  • 浣花溪:象征着诗意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山”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友人的离去
    C. 历史的沉淀

  2. 杜甫在诗中提及,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乡愁
    B. 喜悦
    C. 失望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浣花溪”代表了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自然的向往
    C. 友人的归来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张籍的《送客游蜀》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情感,但张籍更偏重于对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