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听·吹》

时间: 2025-04-27 21:05:17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意思解释

驻马听·吹

作者: 白朴 〔元代〕

原文展示: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在清冷的霜天,寒风中传来的悠扬笛声,似乎能裂石穿云,清脆而又干净。沙漠般的天空下,鹧鸪在风中摇曳。远处的凤凰台被晚云所笼罩,梅花在黄昏时分的雪中显得格外惊艳。当人们静下心来时,悠扬的笛声却如同一声轻轻的叹息,仿佛将皓月吹落在江楼上。

注释:

  • 裂石穿云:形容声音特别响亮,穿透力极强。
  • 玉管:指笛子,意在强调其音色清脆。
  • 霜天沙漠:形容寒冷、空旷的天气。
  • 鹧鸪风里欲偏斜:鹧鸪在风中摇曳,展现风的力量和环境的寒冷。
  • 凤凰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凤凰的栖息地,象征高远和美好。
  • 梅花惊作黄昏雪:梅花在黄昏时分的雪景中显得格外动人,暗示美丽与宁静。
  • 一声吹落江楼月:笛声轻柔如梦,似乎能将皓月吹落,寓意音乐的美好与寂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和诗人,字景升,号天宁,生于杭州。他的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擅长将音律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音乐的美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驻马听·吹》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寒冷天气中悠扬笛声的美妙。开篇用“裂石穿云”形容笛声的响亮,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接着“玉管宜横清更洁”则强调了笛子的清脆与纯净。诗中“霜天沙漠”与“鹧鸪风里欲偏斜”的描写,展现了凛冽的寒风与孤寂的环境,营造出一种空旷、冷清的氛围,而“凤凰台上暮云遮”则为这一氛围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随着诗意的发展,梅花在黄昏中如雪般的绽放,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中的美丽与希望。而最后一句“一声吹落江楼月”,更是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笛声如梦,恍惚间将月亮从江楼上轻轻吹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整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还渗透了人对孤独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裂石穿云:强调笛声的力量与穿透力。
  2. 玉管宜横清更洁:笛子的音色清澈,横放的姿态更显优雅。
  3. 霜天沙漠:描绘寒冷空旷的景象,营造出寂寥的氛围。
  4. 鹧鸪风里欲偏斜:鹧鸪在风中摇曳,象征着环境的寒冷与不安。
  5. 凤凰台上暮云遮:晚霞中的凤凰台,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6. 梅花惊作黄昏雪:梅花在黄昏的雪中显得格外美丽。
  7.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笛声如梦,打破了夜的宁静,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笛声比作能够穿透石头与云朵的力量,形象地展现了音乐的影响力。
  • 拟人:梅花在黄昏中“惊作黄昏雪”,赋予植物情感,使其生动。
  • 对仗:如“鹧鸪风里欲偏斜”与“凤凰台上暮云遮”,形成了对称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音乐的美,表达了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处于孤独时的思考与感受。

意象分析:

  • 笛声:象征着音乐的美好与精神的寄托。
  • 霜天沙漠:象征着环境的冷清与内心的孤独。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即便在寒冷中也能盛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裂石穿云”主要描述的是: A. 笛声的响亮
    B. 风的强烈
    C. 雨的滋润

  2. “梅花惊作黄昏雪”中,梅花的意象象征: A. 冬天的到来
    B. 孤独的美
    C. 春天的希望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音乐的赞美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头》: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宁静,但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 《春望》:着重描写春天的美好,情感对比更为激烈,展现出不同季节与心境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白朴评传》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