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
时间: 2025-01-11 14:13: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
矮窗曲屋风灯冷,还是苦寒时节。
凝伫切。念翠被熏笼,夜夜成虚设。
倚阑愁绝。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
簌簌酿寒轻雪。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
梅花满院初发。吹香弄蕊无人见,
惟有暮云千叠。情未彻。
又谁料而今,好梦分胡越。不堪重说。
但记得当初,重门锁处,犹有夜深月。
白话文翻译
在凄凉的黄昏庭院,我掩面而泣,远处传来角声的呜咽。
矮窗和曲折的屋子里,风吹着冷灯,依然是寒冷的季节。
我凝望着,想念那翠色的被子,夜夜都成了虚设。
倚着栏杆,愁苦无尽。听着凤竹声中,帐外犀影,
细雨轻雪纷纷而下。伤心之处,却又忆起年轻时的别离。
梅花在庭院中初开,香气四溢,却没有人来欣赏,
只有千叠的暮云。情感未曾彻底表达。
又怎能料到如今,好梦已分散在胡越之间,真是不堪重提。
但我记得当初,重重的门锁里,依旧有那夜深的月亮。
注释
- 掩:掩盖,隐藏。
- 凄凉:形容环境的冷清、悲凉。
- 角声:指角笛的声音,常用于表达哀愁。
- 曲屋:指形状弯曲的房屋。
- 凤竹声:形容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似乎与凤鸟的鸣叫相似。
- 犀影:指犀牛的影子,暗指孤寂的影子。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常在寒冬中开放。
- 胡越:指的是古代的胡人和越人,象征离散与分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字子华,号溪山,南宋时期的词人,其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风格细腻婉约,常通过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际,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交织,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的孤独与愁苦。开篇“掩凄凉黄昏庭院”,即刻营造出一种阴沉、孤寂的氛围,角声的呜咽更是增添了愁绪。词中通过对矮窗、曲屋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封闭感与寒冷感。随着情节的推进,词人回忆起年轻时的别离,梅花的孤芳自赏更是映衬出一种无人问津的落寞。最后的“夜深月”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展现了词人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掩凄凉黄昏庭院:隐喻内心悲伤,黄昏象征着结束与失落。
- 角声何处呜咽:角声的哀愁与心情相呼应,产生共鸣。
- 矮窗曲屋风灯冷:细节描写,增添了空间的局促与寒冷。
- 凝伫切:凝视与伫立,表达了对过往的沉浸。
- 倚阑愁绝:倚靠栏杆,愁思难以解脱。
- 听凤竹声中:自然声音与情感交织,体现孤独感。
- 梅花满院初发:梅花象征希望,但无人欣赏,显得格外凄美。
- 情未彻:表明情感未能完全表达,留有遗憾。
- 重门锁处:暗示内心的封闭与守护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与寒冷季节的对比,彰显坚韧与脆弱的冲突。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词的感染力。
- 对仗:如“倚阑愁绝 / 听凤竹声中”,增强词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离愁与孤独,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结束与失落。
- 梅花:代表着希望与坚韧。
- 角声:传达出悲伤与孤独的情绪。
- 夜深月:象征着宁静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掩凄凉黄昏庭院”中“掩”的意思是?
- A. 彻底
- B. 隐藏
- C. 开启
- D. 关闭
-
“梅花满院初发”中梅花的象征是什么?
- A. 离别
- B. 希望
- C. 失落
- D. 愤怒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程垓的这首词更注重环境描写与内心情感的结合,李清照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欣赏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