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堤》

时间: 2025-01-26 04:26:04

两山吞浪白如烟,忽见桥梁接岸边。

已是筑成堤上路,不须重唤渡头船。

千年野鹤归华表,百尺长虹驾巨川。

岁物已收人力暇,闾阎争颂使君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天堤
作者: 李翔 〔宋代〕

两山吞浪白如烟,
忽见桥梁接岸边。
已是筑成堤上路,
不须重唤渡头船。
千年野鹤归华表,
百尺长虹驾巨川。
岁物已收人力暇,
闾阎争颂使君贤。

白话文翻译:

两座山峦吞噬着浪花,白色的浪花如同烟雾。忽然看到桥梁连接了两岸。这里已经筑成了堤上道路,不再需要呼唤渡船。千年的野鹤归来栖息在华表上,百尺高的长虹横跨在巨川之上。岁月的收获已经结束,人们的劳作得以闲暇,街坊邻里争相歌颂君主的贤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吞浪:形容山峦的壮观景象,仿佛在吞噬浪潮。
  • 华表:古代用来标识的柱子,通常用来表示神圣或重要的地方。
  • 闾阎:指街坊邻里,代表民众。

典故解析:

  • 野鹤归华表:象征着归隐和安宁,传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巨川:可指长江或其他大河,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翔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山水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态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安定,展现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朝天堤》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的诗。诗中开头两句描绘了山与水的壮丽景致,山峦吞噬着浪潮,苍茫的白色水气萦绕在周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人类的智慧与建设,描绘了桥梁和堤坝的美好,表达了对人类努力的赞美。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归来的野鹤和巨川上的长虹,展示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情感。最后两句则反映了社会对统治者的赞美,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贤明统治的感激。整首诗在意象上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形成了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山吞浪白如烟:以“吞浪”描绘山的雄伟,象征着自然力量的伟大,白色浪花如烟雾般轻盈。
  • 忽见桥梁接岸边:桥梁的出现,象征着人类的建设与智慧,连接了自然与人类的世界。
  • 已是筑成堤上路:表明人类的努力已经结出了果实,建设成了可行的道路。
  • 不须重唤渡头船:暗示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不再依赖渡船,体现出社会的进步。
  • 千年野鹤归华表:象征自然的宁静和和谐,野鹤的归来也暗示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百尺长虹驾巨川:壮丽的自然景观,长虹横跨大川,形成了一种宏伟的气势。
  • 岁物已收人力暇:描绘收获后的悠闲,表达了人们的满足与安逸。
  • 闾阎争颂使君贤:表现出民众对统治者的赞美,反映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如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浪花的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类的建设成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统治者的赞美,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雄伟与力量。
  • 桥梁:代表着连接与交流。
  • 野鹤: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长虹:象征着美丽的壮观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主要是哪些? A. 山与水
    B. 沙漠与海洋
    C. 森林与雪山

  2. 诗中提到的“华表”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建筑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3. 诗的主题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统治者的批评
    C.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比较《朝天堤》和杜甫的《望岳》,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朝天堤》更侧重于人类的建设成就,而《望岳》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