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岁书怀》

时间: 2025-01-26 04:27:49

去国匆匆遂隔年,公私无益两茫然。

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足怜。

生死已从前世定,是非留与后人传。

孤臣不为沈湘恨,怅望三韩别有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己酉岁书怀
作者: 宇文虚中 〔宋代〕

去国匆匆遂隔年,
公私无益两茫然。
当时议论不能固,
今日穷愁何足怜。
生死已从前世定,
是非留与后人传。
孤臣不为沈湘恨,
怅望三韩别有天。

白话文翻译:

我匆忙离开故国,已经一年多了,
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似乎都没有什么意义,令人茫然。
当初的议论无法坚持,
如今的困境又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
生死早已在前世注定,
是非对错只留给后人去评判。
我这个孤独的臣子并不为沈湘的遗恨而烦恼,
只是在向往三韩那片别有的天空。

注释:

  • 去国: 离开故国。
  • 匆匆: 形容离别的匆忙。
  • 公私无益: 公事和私事都没有益处。
  • 穷愁: 贫困和忧愁。
  • 生死已从前世定: 生死早已由前世的因果决定。
  • 是非留与后人传: 对与错的事情留待后人去评说。
  • 孤臣: 孤立的臣子。
  • 沈湘: 指沈约与湘君的事迹,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三韩: 指古代的三国,表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宇文虚中,字仲明,号虚中,宋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思。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己酉年,正值诗人离开故国,身处异乡,思乡之情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交织,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诗歌鉴赏:

《己酉岁书怀》以其清晰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个人命运及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离国后的茫然与困惑,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及对现状的无奈。第一联中,诗人以“去国匆匆”呈现出离别的急促与不舍,继而用“公私无益”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失落感。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深入探讨生死与名利,指出这些都是早已注定的,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后,诗人虽身为孤臣,却不为历史的沉重所困扰,反而向往那片理想的“三韩”,显示出一种超脱与洒脱的心态。这种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哲学思考,使得全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国匆匆遂隔年: 诗人匆忙离开故国,时光匆匆已过一年,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奈。
  • 公私无益两茫然: 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人事务,都没有任何益处,心中感到迷茫。
  • 当时议论不能固: 过去的言论与承诺无法继续存在,突显现实的无情。
  • 今日穷愁何足怜: 现实的困境与穷愁,已经不值得同情,带有自嘲的意味。
  • 生死已从前世定: 生与死的安排早已注定,表达对命运的无力感。
  • 是非留与后人传: 是非对错的事情将留给后人去评说,说明历史的复杂性。
  • 孤臣不为沈湘恨: 虽然是孤臣,不会为历史的遗恨而感到烦恼,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怅望三韩别有天: 向往理想的三韩,隐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例如,前两句的“去国匆匆”与“公私无益”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同时,“三韩”作为理想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在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终达到一种哲学的超脱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国: 代表诗人的根与情感的归属。
  • 穷愁: 象征现实生活的艰难与无奈。
  • 生死: 体现命运的不可逆转性。
  • 三韩: 理想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离开故国多长时间? A. 半年
    B. 一年
    C. 两年
    D. 三年

  2. 诗中提到的“沈湘”指代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种感情
    D. 一场战争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命运的什么看法? A. 可以改变
    B. 不可逆转
    C. 充满希望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将宇文虚中的《己酉岁书怀》和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展现了身处困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宇文虚中更多地表现出对命运的哲学思考,而杜甫则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关切。两者在时代背景与情感基调上具有一定差异,但同样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