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寺与焦鍊师赋得阶下泉》

时间: 2025-01-23 23:57:18

回廊折旋绕空阶,暗想翻霜泻峭崖。

蕙带客寻经远涧,麻衣僧引到高斋。

流分晓月光难驻,响入清琴韵易谐。

时有真官访衰病,每同观听荡幽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廊折旋绕空阶,
暗想翻霜泻峭崖。
蕙带客寻经远涧,
麻衣僧引到高斋。
流分晓月光难驻,
响入清琴韵易谐。
时有真官访衰病,
每同观听荡幽怀。

白话文翻译:

在回廊上曲折地走,绕过空荡的阶梯,
暗自思索,像霜雪般的水从陡峭的崖壁倾泻而下。
身披蕙草的客人沿着远处的涧水寻求经文,
麻衣僧人把他引到高高的斋房。
晨光洒落,水流分开,月光难以停驻,
声音传入清琴,音乐韵律轻松和谐。
时常有真官来访我这个衰弱病人,
每次我们一起观赏倾听,心情愉悦。

注释:

  • 回廊:指环绕式的走廊。
  • 折旋:曲折转弯。
  • 翻霜:比喻水流如霜雪一般倾泻。
  • 蕙带:指身披蕙草的客人,蕙草在古代常被用作文人的象征。
  • 麻衣:指麻布制成的衣服,常用以描绘僧人的朴素。
  • 真官:指地位高贵的官员。
  • 荡幽怀:荡涤心中的幽暗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翔,唐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秀丽,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翔在西林寺的游览之际,寺中环境幽静,适合思考和冥想。诗中描绘的景象与心境,反映出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西林寺与焦鍊师赋得阶下泉》通过描绘西林寺的环境,将作者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中前四句以清晰的意象勾勒出寺庙的优雅与宁静,回廊的曲折和阶梯的空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如同这些曲折的道路一般,变幻莫测。接下来的“蕙带客寻经远涧”,是对访客寻求智慧的描写,体现了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清晨的月光和清琴的声音交织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为心灵的宁静而歌唱。最后,诗人提到“真官”的来访,表明即使在衰弱的身体中,精神依然能够得到慰藉和升华,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与共鸣。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理,唤起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廊折旋绕空阶:描绘寺庙的回廊,曲折的走道让人感受到空旷与宁静。
  2. 暗想翻霜泻峭崖:诗人思绪飞扬,想象水流从高崖倾泻而下,形成一种自然的力量。
  3. 蕙带客寻经远涧:客人披着蕙草,向远处的溪涧寻求经文,表明对知识的渴望。
  4. 麻衣僧引到高斋:麻衣的僧人引导客人到高处的斋房,强调了精神导师的重要性。
  5. 流分晓月光难驻:清晨的水流与月光交融,突显了时光的流逝。
  6. 响入清琴韵易谐:音乐的清响融入琴声,展现了宁静的和谐美。
  7. 时有真官访衰病:不时有高官来访,即使身处病痛之中,依然感受到外界的关怀。
  8. 每同观听荡幽怀:与访客共同欣赏与倾听,心灵得到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霜雪,形象生动。
  • 对仗:如“流分晓月”与“响入清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和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视,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理与内心的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回廊: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探索。
  • 蕙带:代表着学问与修养。
  • 麻衣:象征着简朴与清净的生活态度。
  • 晓月: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回廊折旋”意指: A. 直行
    B. 曲折
    C. 上升
    D. 下降

  2. “蕙带客寻经远涧”中的“蕙带”象征: A. 财富
    B. 学问
    C. 旅行
    D. 友谊

  3. 诗中提到的“真官”是指: A. 普通人
    B. 高官
    C. 僧人
    D. 文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翔的《西林寺与焦鍊师赋得阶下泉》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透出细腻与沉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