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陶然亭即事》

时间: 2025-01-11 14:32:47

郭门迢递寺嵯峨,落叶声中载酒过。

地迥方知秋色早,亭幽倍觉好风多。

林梢斜日开青嶂,槛外游人踏绿莎。

绝胜西园耽雅集,几回鸟语杂笙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郭门迢递寺嵯峨,落叶声中载酒过。
地迥方知秋色早,亭幽倍觉好风多。
林梢斜日开青嶂,槛外游人踏绿莎。
绝胜西园耽雅集,几回鸟语杂笙歌。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郭门,寺庙巍峨,落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我带着酒一路而过。土地遥远,才知道秋天的色彩早已显现,幽静的亭子里,尤其感受到风的清爽。林梢的阳光斜照在青翠的山峦上,栏杆外的游人踏着嫩绿的莎草。这里绝对胜过西园的雅集,几度听到鸟儿的鸣叫和笙歌的伴奏。

注释

  • 郭门:指郭外的城门,象征较远的地方。
  • 迢递:形容道路悠长,遥远。
  • 嵯峨:高耸而险峻的样子。
  • 载酒过:带着酒路过。
  • 地迥:意指地势遥远,方位独特。
  • 亭幽:亭子幽静。
  • 林梢斜日:林梢上斜射的阳光。
  • 青嶂:青色的山嶂。
  • 绿莎:绿色的莎草,象征生机。
  • 绝胜:特别胜过。

典故解析

  • 西园:通常指的是文人雅士聚集吟咏的场所,象征文化活动。
  • 笙歌:古代乐器与歌唱,代表欢愉的艺术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额尔登萼,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擅长描绘山水风景,具有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立秋之际,诗人游览陶然亭,借景抒情,表达对秋天的感受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开头描述郭门外的寺庙与落叶,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地迥方知秋色早”强调了自身对于季节变化的敏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此刻的美好。最后,诗人在幽静的亭子中,感受着斜阳和游人的欢声笑语,与西园的雅集相比,更显得生动与自然。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又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句一:“郭门迢递寺嵯峨”,描绘远离城市的寺庙,营造出一种遥远的宁静。
    • 句二:“落叶声中载酒过”,借落叶声暗示秋天的来临,诗人带着酒意象降临自然。
    • 句三:“地迥方知秋色早”表明季节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句四:“亭幽倍觉好风多”,强调了亭子的幽静与秋风的清新。
    • 句五:“林梢斜日开青嶂”描绘阳光照耀,形成美丽的自然画卷。
    • 句六:“槛外游人踏绿莎”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 句七:“绝胜西园耽雅集”表达对陶然亭的喜爱,胜过文人的聚会。
    • 句八:“几回鸟语杂笙歌”描绘鸟语花香的生动景象,增添生活气息。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如“亭幽倍觉好风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通过拟人化和比喻,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形象,增强了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亭子:代表人们向往的宁静生活场所。
  • 落叶:象征生命的无常与秋天的到来。
  • 游人: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郭门代表什么? A. 一个城市
    B. 一个遥远的地方
    C. 一个著名的景点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秋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自然变化
    B. 人的情感
    C. 社会环境
    答案:A

  3. “亭幽倍觉好风多”中,“倍觉”是什么意思? A. 感觉更深
    B. 感觉不强
    C. 感觉相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自然风光,表达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杜甫的《秋夕》:通过个人情感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具有更深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