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中月下寄杨子尉封亮》
时间: 2024-10-16 11:05: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中月下寄杨子尉封亮
作者:李益
蘅若夺幽色,衔思恍无悰。
宵长霜雾多,岁晏淮海风。
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
露凝朱弦绝,觞至兰玉空。
清光液流波,盛明难再逢。
尝恐河汉远,坐窥烟景穷。
小人谅处阴,君子树大功。
永愿厉高翼,慰我丹桂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月色下的宁静与思念。首先,幽静的环境让我心中充满了思绪,似乎感到一丝惆怅。夜晚漫长,霜雾弥漫,岁末的淮海之风呼啸而来。高山上明亮的月光照耀,仿佛三五颗星星在夕阳下相聚又离散。露水凝聚在弦上,酒杯轻轻举起,却显得空荡无物。清澈的月光在水面流淌,明亮的景象难以再现。我常常担心银河太遥远,坐在这里只见烟雾缭绕,景色无边无际。小人往往处于阴暗之地,而君子则能树立伟大的功业。我心中永愿展翅高飞,去慰藉那片丹桂丛。
注释
字词注释:
- 蘅若:一种植物,指代幽静的环境。
- 宵长霜雾多:夜晚漫长,霜雾弥漫。
- 团团:形容月亮圆满。
- 朱弦:古代乐器,指琴弦。
- 觞至:酒杯举起。
- 河汉:银河,古代对银河的称呼。
- 君子树大功:君子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典故解析:
- “河汉远”:寓意对远方的思念与渺小感,常用来表示人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字士英,号青山,生于盛唐时期。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益晚年,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与个人苦闷,常在山水之间寻找慰藉。诗中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下的美景与内心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开头两句“蘅若夺幽色,衔思恍无悰”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月光与植物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宵长霜雾多,岁晏淮海风”描绘出寒冷的冬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月亮在“团团山中”,象征着团圆与离散,寄托了对于友人及亲情的思念。
后半部分,“清光液流波,盛明难再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似乎在感叹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最后两句“永愿厉高翼,慰我丹桂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渴望展翅高飞,去追寻那片心灵的归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蘅若夺幽色”:幽静环境的色彩被植物所夺,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衔思恍无悰”:心中思绪纷杂,感到惆怅。
- “宵长霜雾多”:夜晚漫长而寒冷,霜雾弥漫。
- “岁晏淮海风”:岁末时节,淮海的风冷冽。
- “团团山中月”:山中圆月高悬,象征团圆。
- “露凝朱弦绝”:露水凝聚在琴弦上,音乐戛然而止,象征失落。
- “觞至兰玉空”:酒杯举起,却感到空虚。
- “清光液流波”:月光如水流淌在波面上,意境优美。
- “盛明难再逢”:美好的时光难再相遇,感叹流逝。
- “尝恐河汉远”:担心银河遥远,象征距离与渺小。
- “坐窥烟景穷”:坐着看烟雾缭绕,景象无尽。
- “小人谅处阴”:小人常在阴暗之处,暗示道德与品德的差距。
- “君子树大功”:君子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象征理想与追求。
- “永愿厉高翼”:希望展翅高飞,追寻理想。
- “慰我丹桂丛”:寄情于丹桂,象征美好的回忆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清流,表现诗人对美景的赞美。
- 对仗:如“清光液流波,盛明难再逢”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无形的思绪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理想与人生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团圆。
- 霜雾:象征寒冷与孤独。
- 露水:象征清新与脆弱。
- 酒杯:象征人生的空虚与追寻。
- 桂花:象征美好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李益的《溪中月下寄杨子尉封亮》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人生的感慨
D. 以上皆是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河汉”指的是星星。 (对/错) -
填空题:
诗中“宵长霜雾多,岁晏淮海风”表现了__的意境。
答案:
- D
- 错
- 寒冷与孤独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李益的《溪中月下寄杨子尉封亮》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李益更侧重于表达内心的思绪与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宁静的自然之美与人心的和谐。李益的诗中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则着重于山水之间的恬淡与安宁,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