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回军三韵》

时间: 2025-01-26 04:27:36

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

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

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

意思解释

观回军三韵

作者:李益 〔唐代〕

原文展示:

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
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
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士兵们在陇头行走的情景,夜色中明月照耀着空荡荡的营地。远方的将军已经去世,战旗在秋天的戍楼中缓缓回归。是谁在水边呜咽,让那泪水再次流入了故乡的营地呢?

注释:

  • 行行:行走的样子,表示士兵们在行军。
  • 陇头:指的是山丘上,古时常用来指代战地。
  • 陇月:陇头的月亮,暗示夜色的宁静与冷清。
  • 将军:指的是指挥军队的将领。
  • 回旌:指的是战旗的回归,象征着结束或归还。
  • 呜咽水:指的是低声哭泣的水流,形象化地表现了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益,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绘战争、征途以及思乡之情,风格清新而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正值国家对外征战频繁,士兵们在征途中,感受到归乡的渴望与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观回军三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边塞诗,表现了士兵在漫长征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行行上陇头”描绘出士兵们行走在山丘上的情景,给人一种行军的真实感。接着“陇月暗悠悠”,月光照耀下的陇头显得寂静而又悠长,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在“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中,诗人通过描绘将军的去世,表现了战争带来的沉重与失落,也暗示着士兵们将面临的未来的不安与孤独。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中达到高潮,水流的呜咽与思乡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李益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感悟,成功地传达了边境将士在战乱中的苦楚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行上陇头:描绘士兵在陇头上行走,突显出他们的疲惫与艰辛。
  2. 陇月暗悠悠:营造出宁静的夜景,同时暗示内心的孤独。
  3. 万里将军没:将军的死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也预示着士兵们的前途未卜。
  4. 回旌陇戍秋:战旗的回归与秋天的景象相结合,使得整个气氛更加沉重。
  5. 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水流的呜咽与思乡情绪交织,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思乡之情,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水流以情感,使得静物有了情感共鸣。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征战士兵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陇月:象征孤寂与思念。
  • 将军:象征英雄与牺牲。
  • 回旌:象征归还与结束。
  • 呜咽水:象征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陇月”指的是什么?

    • A. 远山的月亮
    • B. 陇头的月亮
    • C. 城市的月亮
    • D. 江边的月亮
  2. “万里将军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忧愁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李益的《观回军三韵》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情景,但李益更侧重于表达士兵的思乡之情,而王之涣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集》
  • 《唐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