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南庙》

时间: 2025-01-11 14:52:44

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

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

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
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
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白话文翻译:

阴山耸立在古老的道路旁,古庙在青翠的山中静静地闭合。
落日照耀着春草,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摘取花香来铺成瑶席。
神灵的明智与精妙之意,仿佛是没有隔阂的。
在岩石上的雨水降临时,风回旋穿入松柏之间。
常常听说坑害儒生的事情,这里却如同秦璧一般的光辉。
自古以来,忠良之士遭受害处,神明却能辅佐他们的宗庙。

注释:

  • 阴山:古代的山脉,象征高耸入云,给人以威严之感。
  • 古庙:指历史悠久的庙宇,通常代表着传统的信仰和文化。
  • 搴芳:指采摘花草,象征对自然的欣赏与热爱。
  • 瑶席:用美丽的瑶石或丝绸制成的席子,象征高贵与美好。
  • 明灵:指神灵明智的特质,强调神灵的智慧。
  • 坑儒:指对儒生的迫害,反映历史上对忠良之士的不公对待。
  • 秦璧:指秦代的美玉,象征珍贵和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 749—约 829),字贞夫,号少陵,唐代诗人,生于陕西,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感慨人生为主,尤其擅长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

《华山南庙》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但政治斗争与对忠良之士的迫害并存。李益在游历华山时,触景生情,以古庙为背景,抒发对忠良遭受磨难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华山南庙》是一首富有哲理与历史感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阴山的雄伟与古庙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这个古老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传承。落日下的春草与瑶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接着,诗人提到明灵与神意,暗示着人们对于美好与智慧的追求。在岩雨与松柏的意象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力量,表达了对神明的敬畏与信仰。最后,诗中提到的“坑儒”和“秦璧”,则是对历史上忠良之士遭受不公的感慨,既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也传达出对忠诚与正义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使得这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具备了高度的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山临古道:描绘了阴山巍峨的景象,强调了古道的历史悠久。
  • 古庙闭山碧:古庙沉静地隐藏在青山中,体现出一种宁静与神秘。
  • 落日春草中:夕阳的余晖洒在春天的草地上,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搴芳荐瑶席:引申出对自然美的追求,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明灵达精意:强调了神灵的智慧与明亮,象征着对真理的追求。
  • 仿佛如不隔:暗示人与神灵之间没有隔阂,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关系。
  • 岩雨神降时:岩石上的雨水降临,象征着神秘的力量。
  • 回飙入松柏:风回旋穿过松柏,增添了诗的动感。
  • 常闻坑儒后:提到历史上对忠良之士的迫害,反映出社会的不公。
  • 此地返秦璧:暗示这里的光辉与美好。
  • 自古害忠良:总结历史上对忠良之士的压迫。
  • 神其辅宗祏:希望神明能够扶持忠良之士的信仰与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秦璧”比喻美好的地方,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灵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同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山:象征着高贵与历史的积淀。
  • 古庙:代表着传统信仰与文化的传承。
  • 春草:象征着生命的勃发与希望。
  • 瑶席:象征着美好与高贵的生活。
  • 岩雨:代表着神秘与自然的力量。
  • 松柏:象征着坚韧与长久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坑儒”指的是哪种现象?
    A. 对忠良之士的保护
    B. 对儒生的迫害
    C. 对诗人的赞美
    D. 对自然的描绘

  2. “落日春草”中的“春草”象征着什么?
    A. 死亡
    B. 生命的希望
    C. 忍耐
    D. 历史的沉重

  3. 诗的作者是谁?
    A. 王之涣
    B. 李白
    C. 李益
    D. 杜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李益的《华山南庙》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益的诗更多地关注历史与忠诚的主题,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益诗集》